第二百三十章 三镇乞丐-《大家请我当皇帝》


    第(2/3)页

    然而听孙传庭这意思,大明边军居然还有拿几钱银子的士卒?

    “这大明有‘军’‘兵’之别!”孙传庭闻言不由笑道。

    “所谓军者,卫所兵也;所谓兵者,募兵也。”

    “卫所军月饷照旧例粮一石,先后折银四七两不等,故而士卒多逃。”

    “而募兵又有南北之别、新旧之分。南兵者,    起于吴越,    滥觞于戚南塘,    厚于北兵;北兵者,    募于卫所,按籍抽发招募,应募土人皆同于卫军。”

    “新旧者,应募早晚之别也。初,戚南塘募金华、衢处兵丁,月饷一两五钱,‘兼二人食’,可谓厚矣。”

    “及万历末,辽东兵事频频,‘每兵一名,计饷银一十八两’,已与南兵同。”

    “及至天启初,辽东‘每兵每月大约本折可用二两’,其中旧兵每月八钱,新兵每月三两二钱。”

    “然而宣府山西三镇,东不如蓟辽直面后金,西不如延绥义军四起,故而北兵多,旧兵多,粮饷甚薄。”

    “蓋其地粮饷又赖屯田、民运和京运三种。然近年天灾频频,宣大多荒,屯田废矣;义军四起,陕西大部为义军所据,河南失了两府一州,又被甲兵,山西镇又频失兵帅,故而民运拖欠愈发严重;唯余京运,本不足用。”

    “而如今宣大粮价又高,‘石米四两,石粟二两’,是以宣大诸兵皆为乞丐矣!”

    张顺闻言一愣,顿时百感交集。

    难怪明军小规模作战尚可,一旦进行大规模会战,必败无疑。

    原来由于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北方又频遭灾害的原因,造成了“北方有银无粮,南方有粮无银”的局面。

    大明朝廷不得其要,反而反复加税增饷以应对当前经济军事双重危机。

    结果自然是越加税,流寇越多;越增饷北方通货膨胀愈发厉害。

    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朝廷愈发勉力维持局面,募新兵,加厚饷,那么南北之间,新旧之间,士卒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这也是为何大明边军小规模作战表现尚可,一旦大规模会战必定惨败的经济原因。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张顺在其中推波助澜。

    他那一手购买了五百石的“粮食战”,也不知到底推高了多少粮价,进而导致了宣大蓟辽等镇和后金多少人卖儿鬻女、曝尸荒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