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山林隐士-《扶蜀》
第(2/3)页
一席话落,他不由面露一丝苦笑,沉默半响后才缓缓解释着:“怎么说呢,迟迟不出山,我也有一些私心吧。”
“汉中王此人志向不小,确有兴复汉室之志,但若他当真匡扶大汉,也绝不会再让位于当今天子协,势必会一如数百载前的光武那般再创大汉辉煌。”
“但现在他已有诸葛孔明、法孝直等一众大才辅助,若我前往蜀中归附估计也并不会有太大的殊遇,我的存在亦是可有可无,无法身居高位而实现生平理想。”
“说到底,还是我太过注重功名利禄,私心过重了,以前所想若不能尽展一身所学,我宁愿老死这鹿耳山林当中。”
话到最后,他不由自我评判着。
又沉吟了半响,他好似在追忆着什么,随即徐徐回忆道:“遥想曾经,董贼独霸朝纲,恣意妄为,夜宿皇宫,肆意欺凌天子,并且为了巩固他于中央的权欲还将我等皇室子弟发配各地。”
“细细想来,身居鹿耳山间归隐山林至今已有三十余载,而我现也即将步入五旬之高龄,可道为一声老朽。”
“可遥想十多年前,荆襄盛景是如此的繁荣,鹿耳山、水镜山庄,鱼梁洲,卧龙岗等各处隐居之所都到处潜藏着天下士人隐居,或提笔著作,或钻研学问以及相互探讨学术、兵法。”
“可随着荆襄站端一开,各士子心怀远大抱负的大都奔走四方,要么效力于曹贼,要么依附汉中王,或向东向南奔走江东、岭南继续隐居避难。”
“时至如今,荆襄之士人发迹之地却早已落寞,发展亦是出现了断层的迹象。”
一席席话,他不由一边回忆着,另一面诉说着,感叹着这十多年来自身所亲眼见证的一切,荆襄自战事一开以后便几乎便从未再享有过和平,从盛到衰的景象也日益严重。
他现在不由面向从旁数位好友,吐露着心声。
他经历了荆襄的这总总战乱变革,见识了乱世间的各种惨剧、经济民生萧条,百姓流离失所,原本富饶的襄阳四周田间阡陌纵横,现在却早已沦为了无人区,无人耕种的局面。
毕竟,襄阳城由于之前受曹操所控制,为抵御孙刘联军的合击,此城以及周遭之民众都已迁徙于北部安置,将之打造成了军事区。
从去岁荆州军收复襄阳与曹军隔汉水对峙以后,才逐渐开始迁徙南郡南部的民众充实四周。
时至今日,经过大半年的发展,襄阳才渐渐的恢复了一丝生气,但若想回到十多年前的盛景,却不知还需要多久的时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