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狗官(上)-《山河相制》
第(2/3)页
很多农民宁愿花钱去租种肥田,也不会去在那免费的荒田上种东西。
他虽然不懂,赵温柔也不懂,但这次旁边有懂的人。
徐白凤笑着说道:“陵哥儿要吃果子,在这里买几亩地就是,什么葡萄园、桃园梨园、枣园的,只要给个十块八块钱,要什么没有?何必把好好的封地,浪费在这地方哩?”
王兰陵想了想,这里的物价很稳定,一头一年的公猪可以换一亩良田。
一亩良田也等于一个十五六岁的丫头,清秀健康能干活的那种。
用现代人的算法,肯定是觉得便宜了。
但这里不一样。
小女孩养到两三岁就能走能跑了,稍微给点吃的就能养活。
人吃的肯定没猪多,又比猪更容易活。
一窝小猪能长大的也就两三个,这里十个小孩能有六个到十岁以上,其余的要么是从树上掉下来摔死了,要么就是下河玩水淹死了,再有是吃了什么不干净的野味,真正因为生病死的反倒是少数。
人比牲畜更耐活,这是公认的事实。
从三四岁干活,一直干到十五六岁,然后嫁出去、送出去换一亩良田,肯定要比养猪更划算。
买卖人口并不禁止,但在这里也没有壮大过,这里的官宦人家并不缺下人,所以这个产业反倒是没有发展开来。
近些年能发展开,也主要是海外运回来的人口关系,国内这方面根本就没有什么水花。
比起买丫鬟,大户人家还是更喜欢用工钱制度。
伦理道德也是一方面,很多丫鬟老了之后,无家可归,这时候都会给一点钱送出去,所以反倒是不如雇佣来的方便。
比起被父母卖进来的丫鬟,其实更多人还是喜欢用那种有家有户有爹妈的奴仆,最好是从小养到大的。
比如王家堡,基本上都是自家亲戚或者是跟了好多年的奴仆后代。
有那钱,买地不好吗?为什么要买丫鬟?
卖女儿也不好卖,所以这里还是“嫁”女儿。
但是“嫁”也不好嫁,女儿“嫁”不出去,可是会被人数落的,面皮稍微薄一点的都是差不多意思意思就完了,不会狮子大开口。
在人口不流动的地方,婚姻嫁娶其实是很自然的事情,基本上到了适龄年纪很快就会结婚拜堂。
一头一年大的黑猪可以换到一亩良田。
一亩良田可以换取到一个十五六岁的女人。
买个小妾的正常花费是三月薪水。
田远方的薪水是一百一十块,往年都是一百块算的,那就按照一月十块钱算好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