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节 却月大阵-《宋耻》
第(1/3)页
岳飞避战通泰,这是岳飞不忠的最大铁证,这也是事实。
避战的过程,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岳飞接到诏命后,带兵到江阴之后就停留不前,上书陈述自己的困难,连长江都不敢过,根本就没去泰州赴任。另一种说法是,岳飞去了泰州,然后金兵袭来,他撤出了泰州。
避战的结果是,岳飞被撤职了,不久后又复任,接着就去湖南剿匪,收编了大量农民武装,部队大大扩充。
极力丑化岳飞的学者认为,仅凭这一点岳飞就该杀,身为军人,不服从命令,甚至攻击岳飞的人品,说岳飞在给朝廷的解释中,甚至表达要把他母亲妻子作为人质,请求皇帝给他安排一个江南的官职。
极力美化岳飞的学者则说,岳飞去了泰州,但不可否认岳飞没有守泰州,他们解释说,这是因为岳飞不愿意让泰州老百姓被战火波及,所以主动撤出泰州,临走的时候,带走了十万泰州百姓。
其实极力丑化不需要,极力美化也没必要,岳飞是一个人,一个生在乱世的武将,比平常时期的人更加复杂,但岳飞也十分简单。
无可争辩,岳飞确实避战了,有人说着是怯战,这就太小瞧岳飞了。岳飞真怕金兵,不至于在河北时期,不断的带小股部队出击,大可守着开封,跟杜充大鱼大肉的过活。既然岳飞不怯懦,又为什么避战呢?这其实是最理性的选择。
岳飞懂不懂军事?没人会否认,他很懂。岳家军此时能不能打败金兵?有点常识的就该知道,此时岳家军尚未成形,是由一批收拢了不到三个月的溃兵和流寇,甚至还有一批投降的燕云辽人组成的杂牌军,岳家军巅峰时期的牛皋还在河北抗金,杨再兴干脆已经投降了金国,岳家军中除了岳飞,此时还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大将,岳飞本人也只是一个刚刚从低级武将武经大夫升上来的将领,军事能力也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大将级别。
客观上,岳飞此时没有力量跟金兵对抗,而他又很懂军事,明白自己打不过金军,通州和泰州又是一马平川的地形,不像牛头山还可以据险死守,在通泰地区,一旦被金军包围,岳飞将成为下一个赵立。作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岳飞不肯将自己置身于险境,这是他专业的表现。如果一定要说错误,只能说此时岳飞身上,有保存实力的军阀作风。
由于岳飞撤离泰州,没有能够救援赵立,因此就有人给他按上坐视友军遇险不救的罪名,甚至还有人统计过,说岳飞的军事生涯中,从来没有成功对任何友军进行过救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事实,但同样有客官的原因,那就是宋军自始至终跟北方敌人相比都欠缺机动性,没有机动性,就很难救援别人,这种技术层面的缺陷,不是靠军事才能能够弥补的。
岳飞是没能救赵立,是岳飞不想救吗?朝廷下了诏命后,岳飞曾向刘光世求援,请求接他两千精骑和一批粮草,口气十分谦卑,可刘光世并没有借给他。结果岳飞弃城而逃,先逃到渡口最后过江,囤江阴沙洲。岳飞不救赵立,主要还是无力救援,缺精兵,尤其缺精骑。负责指挥诸将的刘光世,自己都不愿意去,派了王德、丽琼领兵去,只是在后方写写奏章,绝不上前线一步。此时不仅仅是岳飞,没有一个人去救赵立。
李慢侯是比较能理解岳飞的,岳飞不是神,尽管当他面对岳飞的时候,他难免有些特殊的情绪,但他坚信岳飞是人,是人就有缺点。岳飞很懂打仗,也很懂得避敌锋芒,否则他早就在河北战死了。甚至在河北就是靠着一次次避战,而活着逃到江南的。避战,不是怯战,这是两个概念。
即便有了李慢侯这个变量,如今岳飞的情况依然不好。他手下的兵,依然是一万多乌合之众,李慢侯带来的,不过是改善了的财政,让岳飞不至于向别人借粮。有粮有兵,就能打仗吗?岳飞还缺时间,李慢侯敢守扬州,是因为他在扬州苦心经营了两年,修建了大量堡垒要塞,最关键的是练出了两万多能守城,能野战的军队。而他砸下的财富,是以千万贯计算的。这不是此时其他武将能拿出来的资源,没有人有李慢侯的条件,可以用盛世的财富,锻造破败的军队。
现在岳飞有钱了,他更需要时间了,所以对朝廷不合理的诏命,更加抵触。
岳飞很复杂,岳飞也很简单。简单的地方在于他很执着,不合理的地方,他会抗命。
岳飞还是到了泰州,继续训练士卒,可是金兵没有给他时间。眼看着秋天到了,挞懒不断从山东调集军队,一副生吞活剥淮东的架势。兀术从建康南下,挞懒就一副要破楚州,从通泰南下的架势,吓坏了赵构小朝廷。
楚州则是楔在这条南下道路上最大的一颗钉子,楚州之后是高邮,高邮之后才是扬州。
即便如此,挞懒在围困楚州的同时,同时派兵围攻高邮、扬州,这一次不仅仅是围而不攻,而是发起了强大攻势。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