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北归-《宋耻》


    第(1/3)页

    冯益这些天哭了好几次,他是真哭。

    他一个太监,以前伺候王贵妃的时候,很是得意了些日子,可王贵妃死后,就开始受欺负了,成了宫里的杂役。好容易熬到王贵妃的儿子当了皇帝,大量太监、宫女被金兵抓走,他侥幸逃脱,果然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一跃而成太监总管,是皇帝的心腹,似乎朝着童贯那样的传奇太监方向发展。

    这次突然传出公主活着的消息,皇帝派他来确认,并让他将公主带回去,这样天上掉下来的功劳,更让他觉得他得到了天眷,谁知道没几天,画风就转了。

    公主要招护军,他见着那些本地差役不像样,被公主哭的糊里糊涂就答应了,心想不是什么大事。结果出门招护军的公主护军统制一去不返,他都以为这家伙逃跑了,一想不太可能,远大前程就在面前逃跑个什么劲,而且家眷也留在公主府里,让他一度怀疑这家伙死了。

    不管什么结果,催促公主上路,公主就是不走。倒也不跟他争执李慢侯是不是死了,开始公主借口天寒地冻,不想上路,可是春暖花开,公主还是不走,两个公主轮番生病。

    公主走不走,迟点走,早点走,冯益倒也不急。可皇帝急了,派人来斥责他,说他连这点事都办不好。皇帝生气,这可把冯益吓坏了。他的地位不就仗着跟王贵妃那点香火情吗,这点香火情哪里禁得住皇帝的怒气,皇帝要是觉得他不能办事,当然会找能办事的人,他这大总管的职务,就做到头了。

    但公主不走,他能有什么办法,把皇帝亲妹妹绑了?给他十个胆也不敢!

    就这么一直拖着,拖过了正月,拖到了二月,眼看到三月,快到夏天了。

    冯益本就善于察言观色,他算是看明白了,公主就是在等他的心腹,至于为什么,冯益猜测可能是两个公主在路上真的吃了苦头,谁都不信,就信自家的家丁头子。这也是人之常情,可就是苦了他冯大总管。

    可算把这护军统领盼回来了,这一走就是两个月,拉回来一只士气高昂的部队,也不知道是跑哪里招兵去了,反正回来就好,真死在外面,公主又不走,皇帝又责骂,冯益估计自己得上吊。

    走,自然要走。

    可怎么走,走的快,走得慢,李慢侯还是能控制的。

    李慢侯怀疑,他这只部队,拉去北方真的可能直接给扔到战场上。因为这一年多来,战火不断,朝廷四处拉人头。

    赵楷的皇帝做的还像模像样,他之前躲起来,导致身边没有任何可用之人。终于成功拉来了一些故旧,才算稳定了局面。将抗金闻名天下的李纲调到了南京,封应天知府,让李纲全权负责南京防务。

    将赵构赶到开封抗雷,别说,赵构和手下那群从河北退回来的军队,逼急了还挺像样。其实主要是宗泽厉害,李纲跟宗泽会面之后,极力推荐让宗泽负责开封防务。赵楷也听说宗泽在开封被赵构排挤,他于是就任命宗泽为开封知府,分赵构这个兵马大元帅的权。

    宗泽手里一直有一只他在磁州时候就招募的军队,多次跟金军作战,开封被围的时候,将军队带到开封勤王,可惜也打不过,一直跟着赵构留在大名府一带。宗泽本人还非常善于拉队伍,此时河北、山东各地到处都是义兵,连年金军劫掠,导致生产凋敝,吃不上饭的老百姓高达数百万,不是往南逃,就是当义兵,因此义兵数量数不胜数。这些人号称义兵,其实未必真的义气,金兵他们也打,宋兵他们也打,但更多的是打老百姓,不抢劫活不下去。

    渐渐的义兵相互兼并,形成一些大团伙。有号称佣兵七十万的河东巨寇王善,兵多了,野心也大了,带兵来到黄河北岸,试图占了开封。宗泽单骑赴会,见了面就是一通哭:“朝廷当危难之时,使有如公一二辈,岂复有敌患乎。今日乃汝立功之秋,不可失也。”一个老头哭了一顿,就把巨寇感动了,立刻表示要效命。

    还有号称佣兵三十万的,诨号没角牛的巨寇杨进,还有聚众数万的王再兴、李贵、王大郎等颇有梁山好汉味道的豪强,在京西、淮南、河南、河北一带纵横劫掠,先后都被宗泽招降。

    这些义兵,其实朝中文官都不看好。说他们名曰义兵,实则土匪,危害地方,希望派兵浇灭。宗泽坚决维护,说这许多义兵之所以沦落到当土匪的地步。实在是朝廷的过失,朝廷危急的时候,就下诏天下勤王,许多义兵甚至是从两广、福建赶过来的。可他们刚到,朝廷就遣散义兵,这些人回也回不去,留也留不下,除了落草为寇,还能有什么选择。朝廷用人的时候,百姓纷纷呼应组建义兵,朝廷不用人了,就要剿灭,以后谁还敢为朝廷卖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