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不过,这里虽然富庶,但是官兵的警惕性仍然很高,你们看坡上……” 孙山手指着远处的山坡,隐约可以看到几个骑兵在盯着他们,或许是正放牧的军户和他们的儿子。 在孙山的引导下,他们向着卫所走去,卫所是一个石砌的堡垒,堡垒的周围散布着许多木屋,那种尖顶的原木木屋,在东北很常见,因为这里的木材相当丰富,因此木材成了主要的建筑材料。 几分钟后,他们就到了卫所,在卫所前的操场地上有一些孩子在那里进行操练。年纪最大的不过十五六岁,最小的不到七岁,这样的儿童少年在舞枪弄刀时,倒很象个模样。 这样的一幕,在大明的各个卫所都可以看到,探险队的队员们甚至感觉非常亲切,出身军户家庭的他们也是这么长大的,半天学文、半天演武,这就是他们少年时的生活。 他们的制服是一种呢子布做成的,但并不是明军的红色军装,而是灰色的,这种与军服相似的制服,往往都是母亲自己缝制的,颜色要么是灰色,要么是黑色,要么是灰绿色。 看样子,古里河卫的军户确实很有钱啊! 探险队一行人,从这些孩子身上的衣服,就有了这样的初步印象,毕竟,不是谁都能穿得起呢子军装。 那些孩子们每人佩着一枝后膛枪,一把军刀,对于他们中的不少人来说,枪显得太重,刀也显得太长,因为他们实在太小。不过他们仍然像模像样的训练着。 而指挥他们的那个教练排长,和其中的十几个孩子长得很像,他们大概是兄弟,弟兄们在大哥的指挥下进行训练,这也是卫所里最常见的。 对此,没有人感到奇怪。他们都出身于军户家庭,而陈哲昆和司玉宇都是勋臣家庭出身,知道大明的军户的每家子女数目平均都超过8个,为什么会这么多子女,因为军户家庭普遍都是小康之家,多子多福嘛。这些小兵虽然岁数不大,但是操练时的动作都做得十分准确,而且教练的命令下达也很准确。 “如果不准确才让人觉得奇怪哩!” 司玉宇自言自语道。 毕竟,他们都是自幼生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下也早就学会了,当然他们不是来看孩子们操练的。 在他们观看孩子们操练时,已经有士兵过来询问他们的来意了。 “我们是从内地来的探险队,准备从这里罗荒野考察。” “内地的探险队?国子监的?” 士兵询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