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登舫-《兼济大明》
第(2/3)页
而钱瑾则显然兴奋异常,这还是他第一次登二楼观这花魁大比,心中忍不住有些感谢陈宪,他瞧见金文圣坐在对面,便拍了拍陈宪的肩膀,遥指着对面的金文圣说道:“行之,那就是杭州第一才子,金文圣!走,我带你去跟他打个招呼!”
说罢,他就一拽陈宪的胳膊,起身就往金文圣面前走去。
陈宪哭笑不得的被他生拉硬拽了过去,就见钱瑾走到盘膝静坐的金文圣面前,一拱手,笑着说道:“文圣兄,上次相见已是三月有余,在下是县学的钱牧端,兄台可还记得在下了?”
“记得!”金文圣抬眸看了他一眼,旋即便把目光停留在了陈宪的身上。
钱瑾对于金文圣的目光指向浑然不觉,犹自乐呵呵的一抬手,介绍起了陈宪:“金兄,这位是我的同窗挚友,陈宪,陈行之!他也作得一手好诗,改日还请金兄多多指教啊!”
金文圣对于钱瑾的这番话仿似浑然没有听见,他沉吟许久,突然抿了抿嘴站起身来,眯眼望着陈宪,说道:“行之兄,今日诗会,可不要在作些闺中幽怨、离别惆怅的无病呻吟之作了!”
陈宪耸了耸肩,毫不在意这厮的挑衅,飒然笑道:“那是自然,在下今日不作诗。”
钱瑾听到二人的对话,顿时懵了——行之居然早就认识金文圣,而且看起来这两位之间还有些梁子!自己适才一直在行之旁边说金文圣的好话,甚至还想引荐他认识……当真是让人贻笑大方了!
他再一想,这金文圣说话咄咄逼人,似乎是对行之早有不满,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自己跟陈宪是一伙的,便开口帮腔道:“文圣兄,我和行之尚在龆年之时,您就一举成名,虽然你我三人都是生员,现在指教我等也是应当,但是这词中情绪,您又焉能确定是无病呻吟呢?”
钱瑾这人,诗词歌赋或许并不是顶尖,但是这喷人的水平当真不一般,他所说的这一句话,简直像是是往金文圣的脸上狠狠的掴了一巴掌。
原因就在于,他所说的“龆年”二字,这龆年是指八岁的男孩!而金文圣作为杭州第一才子,但是却已经三十六七岁,并且他年少便已成名,这十几年来屡试不中,只能靠诗词歌赋来博取士林清流的赞誉,混得了个杭州第一才子的名号。
而钱瑾这句话的所暗指的就是:您金大才子在我们八岁的时候就成名了,现在不还是个生员秀才嘛!就你这几十年如一日的秀才水平,又有什么资格去说陈宪的诗就是无病呻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