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江湖人常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可对于做官的人来说,何尝又不是“人在庙堂身不由己”? 有很多事情,并不是由你愿不愿意所决定的。 没有人能例外。就算是皇上,也并不是每件事都能按照自己意愿来的。 当然,也有一些选择“我愿意”的皇帝,可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 比如周幽王,我就愿意让美人开心怎么了;再比如桀、纣,前朝炀帝,其实他们并不蠢笨也不窝囊。相反,纣王武功盖世,炀帝文才斐然,无非就是按照“老子愿意”的方式生活,最终落个国破身亡的结局。 天子尚且如此,何况其他人? 比如这件事,即便赵谦之已经明白了其中的猫腻,也不能完全自由选择。 理由很简单,人活在这个世上,不可避免地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圈子中。 对于认为自己不屑于参加任何圈子的所谓“清高自傲”者,赵谦之是不屑一顾的。 对这种人,两个字就够了——虚伪。 试问,你是不是父母生的?有没有兄弟妻儿? 这本身就是个圈子,一个被称之为“家”的圈子,通常情况下是世界上最牢固的圈子。 即便不谈“家”这种血脉关系圈,就算是那些对圈子鄙夷的人,“清流”自身就是一个圈子。 因此,“孤芳自赏”除了证明你的失败之外,证明不了其它任何东西;“怀才不遇”的本质,就是你没有足够的才能。 对圈子中的人来说,衡量对错的标准,并不是“对”或“错”。 而是取决于这个圈子所认为的“对”或“错”。 那么,圈子所认为的“对”或“错”又取决于什么呢?利益。 不错,利益。 如果剥掉那些光彩照人的外衣,所露出的真相就是如此。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加入某个圈子的根本点,说白了还是利益。 这很残酷,却很真实。 赵谦之目前就陷入这种两难的境地中。 苏胡对这件事的处理,同时侵犯了两个圈子的利益。 这两个圈子,一个是文官集团,另外一个就是本地势力。 恰巧这两个圈子,赵谦之都在其中。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