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明印协定和皇明天朝体系(三)-《日月永在》


    第(2/3)页

    朱棣把住马大军的小臂:“走,随孤面圣。”

    两人走了没几步,就看到当头军阵分列,由十二匹浑身雪白高头大马拉动的天子驾辂已经缓缓驶来,堪称移动地表王宫的车厢门开,先是几名甲胄在身的大汉将军走出,而后便是同样一身戎装的大明建文皇帝:朱允炆!

    “臣,参见吾皇圣躬金安!”

    与朱棣的抱拳见礼不同,马大军不管不顾,径直双膝跪地,整个人趴在地上来了一记五体投地大礼。

    这让高站于车辂之上的朱允炆满腹夸耀赞誉都来不及出口,赶忙授意朱棣将其搀扶起来。

    “大军,你这是做什么,武勋免跪礼的规矩都给忘了。”

    朱棣拉起马大军,却发现后者此刻竟已是泪水满面。

    这粗人,咋还能哭了。

    朱允炆拾阶而下,一路走到泣不成声的马大军面前,因为身高的原因瞰视着个头不高,却虎背熊腰的后者。

    足足看了一分钟之久,才伸出右手,神情肃穆的拍了拍其肩头。

    “好样的。”

    没有锦绣文章的封赏诏书,没有长篇大论的赞颂辞藻,皇帝只说了简单的三个字,在这一刻却足以胜过千言万语。

    甚至连站在马大军身边的朱棣都怔住了神。

    因为他看到,朱允炆身上穿的甲胄,是当年太祖穿了快一辈子的有些简陋的对襟甲。

    这幅盔甲陪了太祖一生,陪着太祖征过陈友谅、平过方国珍,也陪着太祖北伐,校阅三军。

    从徐常到蓝玉,再到朱樉、朱棣这些后起子孙,每逢凯旋回师,太祖都会穿这身甲胄相迎。

    时过境迁,太祖宾天十三载,朱棣也五十多了,但此情此景竟真的让朱棣有一种恍惚,仿佛梦回二十多年前。

    二十出头的朱棣跟中山王北伐,回师的时候,太祖对他这个不算讨喜的儿子说的唯一一句话就是这句。

    “好样的!”

    在看向马大军,朱棣的眼里,满满都是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臣何德何能,配陛下如此恩荣厚赏,臣惭愧啊。”

    马大军只比朱允炆小了一两岁,但此刻生生就像一个孩子面对严肃的老父亲那般,因为一句肯定和赞赏而嚎啕大哭起来。

    “自从陛下加臣国公以来,这两年臣食宿难安,皇恩如海,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恳求陛下收回成命。”

    这句哭腔,可是让朱允炆和朱棣叔侄二人都笑了起来。

    “四叔,大军这可是嫌弃朕赏的低了,闹情绪呢。”

    朱棣也附和着点头:“臣也这般觉得,立了那么大功勋,才封一个国公,不太合适。”

    “要不加个王爵?大军是绥阳人,叫绥阳王怎么样?”

    君臣二人一唱一和,把马大军吓的好悬魂飞魄散,连连摇头。

    “没有没有,臣断然没有此想,断然没有啊。”

    这一吓,倒是连哭都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