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渭河之水-《大唐之首席美食家》


    第(2/3)页

    所用茶叶,双方各自择选,唐云选的是蜀茶,剑南蒙顶石花,而张芸儿选的则是湖州顾渚之紫笋。

    皆是大唐公认的名茶。

    《唐国史补》:“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

    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

    湖州有?顾渚之紫笋。

    东川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

    峡州有碧涧明月、芳蕊茱萸寮。

    福州有方山之生牙。

    夔州有香山。

    江陵有南木(产于荆?州,今湖北江陵县)。

    湖南有衡山。

    岳州有渔湖之含膏。

    常州有义兴之紫笋。

    婺州有东白。

    睦州有鸠坑。

    洪州有西山之白露。

    寿州有霍山之黄牙。

    蕲门有蕲门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

    除此之外,唐代名茶还有仙崖石花产于彭州;绵州松岭,绵州即今四川绵阳县;仙人掌茶产于湖北荆州玉泉寺,其茶如仙人掌状;宣州瑞草魁产于今之郎溪鸦山。

    到了开元天宝年间,唐代茶叶据制式分为角茶、散茶、末茶及饼茶四大类,其形更是难以指数。

    其中胡鞭形、牛臆形、浮云形、指水形、膏土形、地潦形六类乃是精制上品,而竹香形和薄荷形则归入了粗老下品。

    煎茶对水质要求甚严,茶圣陆羽认为山水为优,江水次之,井水最差。

    唐元和年间人刘伯刍依照利茶之优劣,将天下水分为七等,其一为扬子江南零水,其二为无锡惠山寺石水,其三为苏州虎丘寺石水,其四为丹阳县观音寺水,其五为扬州大明寺水,其六为吴淞江水,其七为淮水。

    只是上述水系多半在长江以南,对关中地区的茶人而言,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