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视力优化-《某科学的超级哥斯拉》


    第(3/3)页

    大多数的鸟类,晚上的视力都比较差,因此基本上都会乖乖的待在窝里或者树上休息,只要不发出太大的动静,它们也轻易不会跑掉。

    此时莫歌才发觉自己之前做了无用功,正确的抓鸟姿势原来是这样的。

    还好,海岛上的树木大多长得并不高,莫歌的尾刺也基本上能够得着大部分了。

    至于那些实在够不着的部分,当然也只能放弃了。

    要不然还能怎么办,还能指望他爬树不成?

    可惜,整个小岛上栖息的各类鸟儿也就那么些,莫歌即便已经尽量收集了,也仍旧不够他特性提取所需。

    于是接下来莫歌就开始在附近海域寻找着其他的岛屿,继续着自己的收集之旅。

    刚好也给这段有些无聊的时间找点事做。

    当好不容易收集完素材之后,就是继续提取相关特性,融合生长的过程了。

    这次的融合生长倒是有点小小的特殊。

    莫歌之前对于眼球的改进基础模板来自于章鱼,最大的特点就是正向生长的视网膜。

    这个特点仍旧被莫歌保留了下来,但是关于视网膜上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的分布,却需要好好考虑一下。

    或许莫歌并不能深入到细胞层面进行分析,但是至少他还是知道,章鱼的微光视力和鸟类的颜色分辨能力,其实是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冲突的。

    根本原因就在于,鸟类那比人类还要密集、种类还要多出一种的视锥细胞,必定会抢占视杆细胞的空间。

    然后视杆细胞的减少却又会直接影响弱光环境下的视力,这也是鸟类大多晚上视力不好的原因。

    唯一的例外就是猫头鹰,只有视杆细胞而没有视锥细胞的它们拥有良好的夜间视力,却也成为了鸟类中唯一的色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