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世家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毒瘤,但是这颗毒瘤却是寄生在动脉之上,轰轰烈烈的下刀子割去,后果必然是两败俱伤,甚至是不可承受之痛。 朱振对于世家的态度是坚决取缔打击,他心中有猛虎,但是他理智的明白这个过程要相对温和。 所以他搞教育,他搞纸张,现在又高全民教育,潜移默化之中,世家门阀必将渐渐的消亡。 这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更是历史的必然,无可阻挡。 张旭听着朱振娓娓道来,震惊得目瞪口呆,就连手中的雨伞歪了雨水打湿了肩膀都浑然不觉。 太震撼了。 这小王八蛋的脑子是怎么长的,难道这世上当真有生而知之者,一出世便是宰辅之才。 性格暴躁的朱元璋,少有的在玄武湖忍气吞声了许久,终于在秋意袭来的时候,返回了金陵城。 公爵府里,炭盆散发着淡淡的竹香,窗外的寒风掠过落尽树叶的树梢,发出“呜呜”的尖锐声。 刚刚结束了一场大战,与陈友谅打的难分伯仲,朱元璋心情说不出好坏,将手下几位得力干将留下,说是有大事商量。 大殿内温暖如春,朱元璋坐在主位,命宫女给面前的数位大臣奉上香茗,君臣齐齐的喘了一阵气,冻僵的身体方才缓和过来。 朱元璋饮了一口热茶,活动了一下手脚,问道:“北方可有紧急的战报?” ?西边儿的陈友谅还在酝酿情绪,东边儿的张士诚已经通过朱振表达了善意,南边儿都是些土鸡瓦狗不值一提,所以眼下让朱元璋真的担心的便是北方。 大元当年驰骋天下,可不是靠吹牛皮,而是靠得真真正正的实力。 如今东吴的实力越来越强,不可能在继续做墙头草了,跟元人表达自己的态度,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 徐达肃容道:“启禀国公,目前境况尚可,不过最近王保保那边儿蠢蠢欲动,我们需要派遣精兵强将早做防范。” 朱元璋点点头,并未多言。 之前自己对于徐达和常遇春谁能为帅这个问题犹豫了许久,现在看来,还是徐达好一些,不仅仅是徐达在战争中大局观比常遇春要强一些,还在于能够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不然以目前东吴东西两线开战的境况来看,一个纰漏,王保保便有可能率军南下,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朱元璋继续问道:“朐县的市舶司可有新的奏报?” 市舶司这件事情,之前朱元璋根本就没有在意,在他看来,一群商人,再怎么折腾,难道还能上天? 但是等到朱振将市舶司红红火火的搞起来。 朱元璋才知道,同年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 自己一个靠种田、放牛、念经长大的人,如何知道商业的威力? 眼下不要说是自己,便是整个东吴,江南,甚至整个华夏,都将目光聚焦在了朐县。 宋濂起身恭声说道:“回禀国公,昨日便有公文送达,盱眙县伯在文中提及一切顺利,已经有三百多家商户申请了资质,其中二百五十三家已经颁发了营业执照,已经收取保证金五百九十万两,第一个月的税收尚在统计之中,预计有我五十万两左右,待到审核之后,即会押解进金陵,缴纳入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