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陛下的意思是拉拢察哈尔,为朝廷所用,以便在辽地遏制建虏。” “当年广宁之战,蠢材王化贞一意孤行,丧锐师十三万,险使广宁失陷,铸成大错。朝廷对于是否放弃关外,众说纷纭。” “还是陛下乾纲独断,支持熊廷弼,这才有了如今的京畿息警,中朝晏然,辽沈之地固若金汤。建虏不找事了,可我们却不能闲着。” 崔呈秀毕竟是兵部尚书,对于边关战策是很有发言权的,他这一发言,众人都不得不仔细听起来。 只见他一手敲着桌案,一手比划起来。 “熊廷弼不是王化贞,本部也不是当年那个张鹤鸣!” “漠南蒙古中,科尔沁部与建虏有姻亲之好,内喀尔喀诸部又都倒向后金,主动归附。与其花费力气去拉拢他们,倒不如施予一些恩赐,让察哈尔等部为朝廷所用。” “察哈尔部入寇,主要是因为他们穷困潦倒,今虽业已入冬,为讨去赏银而已,我们何不将赏银,直接赐予他们?” 话音落地,群臣议论纷纷。 孙鼎相哈哈大笑:“崔呈秀,你说你不是张鹤鸣,本部看,你却连那张鹤鸣都不如啊!” “他张鹤鸣好歹能承认自己不识兵,你却自觉良好,与王化贞又有什么区别?!” “你放屁!” 崔呈秀就不是什么注重形象的人,要不也不会去跪舔魏忠贤以求上位了,遭人诋毁,当即便是破口大骂。 骂完想起这是在文渊阁,这才收了怒气,冷笑道:“你说我的意见不行,倒是劳烦提出一策,稳定边疆。” 闻言,孙鼎相愣住片刻,没了声音。 他虽然说的厉害,但基本都是逞口舌之快,只为能让东林同僚对自己刮目相看而已。 至于边疆有关的战策,他并无什么更妥当的办法。 见状,崔呈秀毫不意外,讥讽道: “孙御史不愧是能在南直隶松江府推官这位子上待二十年的奇才,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倒也正常。” “本部也不强人所难,今日奉陛下的谕旨叫众位来这文渊阁,就是要议出个章程。” “还是那句话,朝廷对察哈尔等还没有完全倒向建虏的蒙古诸部,要以怀柔为主,攻伐为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