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它的体积不大,外观和市面上普通的空气净化器差不多,可内部的结构差距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如果用时间来形容,一个还在七十年代,而氧气发生器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 “精度,精度还是精度!”方昊恨不得将眼前这台原型机砸烂。 不,不需要方昊动手,花费了方昊5天制造出来的第二台原型机,又冒起了火花。 “老板,这已经是基础生物机器人能够做到的最高精度了,我们虽然进化了,可如同你们人类,进化的同时也是蜕化。” 一灰现在的词汇量已经非常的广了,知识储备也彻底的超过了方昊。 “就如同您身体里的盲肠尾端,除了会得阑尾炎之外它已经没有了用处,而我们也是如此,进化的是学习能力。” “我知道,我又没怪你们不能加工出精度更高的零件,” 方昊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一灰它们当做机器人了,随着智商提高,知识的摄取,它们有了思想,有了情绪,甚至还有了个人爱好。 “现在卡在我们面前的就是精度,哪怕通过基础生物机器人将他们初步加工,再通过设备精加工,这些零件之间的空隙依旧太大。” 基础生物机器人的加工极限是0.005mm,如果按照标准来判定,它已经达到了精密机床的定义。 可是距离超精密机床,0.01~0.3μm的精度,它的差距就如同老式机床和精密机床的差距。 方昊已经买了可以买到的最高精度的机床设备,按照他们的推算,已经达到了图纸上的设计要求,可结果就是眼前这画面。 外壳完好无损,而内部的主要部件已经脱开了轴承,在方昊的理解中这肯定是精度的问题,核心部件无法标准的卡在轴承上,而在快速运作时脱开耦合的结果就是超速摩擦,最终引燃内置的隔离板。 一灰拆除了原型机的外壳,取出了内部的核心零件,这是一个如同旋转机一样的结构,可以快速的打散空气,将空气中的成分分离出来,而后与催化剂完美的接触催化,最终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以及碳酸钙和其余的微量成分。 “老板,或许我们的思路错了,会不会是因为材质的问题?而不是精度的问题?”一灰考虑片刻说道:“我们缺少观察仪器,我建议购买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