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小太子脸上写满了惨字-《北宋振兴攻略》


    第(2/3)页

    哪个皇帝登基有赵桓这个局面?

    金兵围城,两位皇子,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一个开封府尹。

    还有个极品的太上皇,新帝有些疑虑,实属正常。

    自己也不是被怀疑过吗?

    到现在什么事没有不说,还把制衡自己的亲事官尽数掉出了城,前往了前线。

    人心换人心。

    ……

    赵英回到了延福宫,九岁的赵谌正在抑扬顿挫的背诵着大段的《左传》。

    “子贡曰:以礼观之,二君者,皆有死亡焉。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祀丧戎,于是乎观之。今正月相朝,而皆不度,心已亡矣。嘉事不体,何以能久?高仰,骄也,卑俯,替也。骄近乱,替近疾。君为主,其先亡乎!”

    赵桓没看过左传,但是不妨碍他的大皇帝系统的校对,大皇帝系统给了满分评价,断句、语气、重音都很准确。

    满分?赵桓点了点头,这娃不简单啊!

    这古代的背诵可不是简单的背会就行,还要会诵读。

    诵,书须成诵,则学进矣。

    “句读”是启蒙教育,也是贯穿读书人一生的基本功之一。

    在没有标点的经典中,弄通文意是第一步。

    之后再根据句、句尾、疑问、复句关联、对话、动词、名词、总分关系、修辞、对称等等去断句。

    后世依据文言文的大意,拿出一句没有标点的话,进行断句,一直是赵桓当年,最头疼的语文题之一。

    但是这对古代这些读书人来说,却是基本中的基本,不要太简单。

    也就是说,次次在高考模拟题中,断句题中能得满分的人,到了大宋也就是勉强算个读书人。

    离士大夫这三个字,还有解试、省试、殿试三大关要过。

    赵桓读了一个月的书,在大皇帝系统的句读考评中,最高达到了35分,他还是参考翻译,照着书念的。

    这娃娃是背的。牛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