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晕了-《花瓶女配开挂了》


    第(3/3)页

    一开始先生们忙着阅卷,到没察觉,过了一会儿隔壁书斋的王老先生停下来,到他们书斋讨了口茶,一进门,心下诧异:咦?怎么这般安静,杜先生不在?

    众人齐齐转头,就见杜越铮僵着身体坐在桌案前,双眼眨都不眨一下,目光炯炯有神,嘴里念念叨叨:两难,当真两难,此言有理,不对,这,这

    杜先生?

    杜越铮猛地站起身,指着眼前的卷子,这卷子

    他起得太急,眼前一花,头晕目眩,砰一声就倒下了。

    众人:??

    杜先生!!

    大家赶紧跑过去扶起人来,又是灌茶水,又是扇风,幸而杜越铮没多大事,可能就是早起没吃饱,喘了口气便醒了。

    你们看看这篇策论,写得真是言辞犀利,鞭辟入里,举证也触目惊心,哎呀,大家都来看看。

    众人面面相觑,围拢过来,第一眼入目,只觉字写得极有风骨,力透纸背,铁画银钩,扑面而来一股锐气,偏偏又是簪花小楷,女子所作,矛盾中透出大气磅礴,十分醒目。

    再一读文章,有人拍案叫绝,有人蹙眉沉吟,但是谁都觉得,这是篇好文章。

    当真是新生所作?还是说有哪个书院的学子跟咱们开玩笑,跑来消遣咱?

    我觉得可能是对刑名很熟悉的人。不过一女子

    文笔好还能说天分出众,但是,与一般学子内容中的空想与天真比,这篇文章中举的实例一看就真,让人读了,难免唏嘘,很容易沉浸其中,随着文章而思绪起伏。

    几个先生仔细品读,人人称赞,王老先生不禁捋须而笑:若非哪个老家伙同咱们开玩笑,放了爱徒出面搅局,那么,提前恭喜徐山长又纳一英才。

    没错,此策论可评‘优’。

    杜越铮动了动嘴,竟也没反对。

    说起徐山长,怎么今年考核不见徐山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