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闷声发财-《人生一串》


    第(2/3)页

    “考虑这个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们西北公司做得好,已经在一个月前都已经传到公司内部了。有人说,要为我们发简报,表扬一下我们,我没同意。这次加倍资金,我又没同意。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处境本身决定了的。”

    这就不太懂了,已经到西北这难度最大的市场,难道还有比这坏的处境吗?

    “一个地方没钱的时候,大家都不想去,你去了,大家还给你戴高帽。说明什么?因为大家嫌弃这地方。现在,这地方开始有钱了,市场起来了,我们就不能宣扬,因为会让人眼红。很多眼红的人,在公司的背景与本事比你们大得多。你们想,如果挣的钱太显眼,你保得住这个位置吗?说实话,就连我,如果把这地方做得太好,我本人过两年还在不在这个地方,都难说,何况你们呢?”

    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你把桃子种熟了,那有本事摘桃子的人,就来了。自己辛苦经营的瓜,被别人摘了,就像夫妻创业时不顾艰辛,最后挣钱了,被小三拿跑了一样,亏心不亏心?

    “要知道,我起先给大家说的,年初时定的提成方案,是按增长率给奖金的。要说市场的绝对规模,我们与其他几个区,差距是比较大的,毕竟,这个区的起点太低了。但是,正因为起点低,所以容易做出增长率来,这个常识,大家应该比我清楚。”

    这就相当于,你要美国今天增长7%,比登天还要难。但放在印度就不同了,它是可能的。要让一个年收入只有一万的农民,将收入增长一辈,他只要出去打一年工就行。但要让一个大型钢铁厂的收入增长一辈,那恐怕有些天方夜谭。

    “所以,按增长率来计算提成,我们今年上半的初次结算,恐怕每个人拿到手的,也差不多有十几二十万了,对不对?”

    大家纷纷点头,毕竟,这个钱的绝对数量,已经超过了他们过去的最高纪录。

    “如果你们拿得再多,我原来在中部区当经理的历史,就是下场。惹人眼红,让别人来代替你,你们愿意吗?更何况,坚持原来的分配方案,是有原因的。原来年初时定的,没想到我们增长会这么快,谁知道,我们做出来了。至于加倍,那是故意把我们往火坑里推,我们不做这种出头鸟。这只是第一个考虑。”

    保往现有成果,知道进退,这是中国人的哲学,其实也是生活中的教训积累起来的。彭总吃过这种大起大落的亏,所以说得特别恳切。

    “第二个考虑,是因为我们上半年的收入,还不是最厉害的。大家知道,我们已经为了装修,为了拉关系,用了不少的钱,这些都要从我们的销售费用中扣除。落到我们手里的钱,并不多。但是,到了下半年,大家想想?”

    这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上半年开拓市场,是最困难的阶段,付出的精力与金钱,是相当多的。但这些投入,主要回报期,其实是下半年,到了金九银十后,会有一个爆发期,那才是成倍增长的收获期。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提前加倍兑现奖金,因为基数不大,投入还多,其实大家占的便宜并不多。因为上半年,吃的是夹生饭,下半年才是吃肉的黄金期。

    “所以,我要确保,下半年,大家真正把肉吃到嘴里,到年底结账时,我们的收入,有一个大的提升。大家想,是不是这个算法?”

    这一算不得了。最擅长算细账的丙哥在下面,已经在按计算器了。按他的保守估计,仅下半年的收入,光资金,有可能突破五十万。这可是他当推销员以来,所能够想象的最大的一笔钱了。丁哥笑到:“如果加上全年的工资,以及上半年下半年的资金,我是不是有机会,达到年入百万的效果呢?”

    这并不是奢望,如果仅按增长率来算,还真可以达到。

    “所以,我坚持全年,按年初的分配制度执行,目的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让大家把今年该吃的肉,全部吃到。”

    彭总这一解释,所有人都明白了。如果上半年提前吃肉,引人眼红,自己好不容易打开的局面,被他人代替,那就真划不来了。只要没人对这个分配方案提出异议,那年终的肉,会让大家过个好年。

    “我回销售公司,总是在叫苦,目的,就是防止别人眼红。我总是说,咱们销售人员是多么拼命,咱们付出的成本有多高。其实,我是虚报了成本的。毕竟,公司只给我们算总额。我把自己已经用过的成本翻了倍,他们有的人以为,你们平均半年奖,最多也只拿到几万块钱。其实,就是低调。”

    丁哥此时说到:“对,闷声发大财。”

    大家都笑了起来。

    “况且,我们做的事,别人难道就做不到吗?我得找出一个别人做不到的理由,让别人知难而退,别人就不会打我们的小算盘了。”

    彭总这个观点,让大家听起来很新鲜。

    “我不让公司宣传大家的吃苦精神,不让他们宣扬你们的业绩,其实,是防止为虚名受实害。大家如果为名而来,为什么不去当志愿者,做慈善?因为你是销售人员,你得为家庭为自己负责。当然,做好事,也不要留名,留名的事,大家少做为好。我就是出名太早,结果给自己惹了麻烦。”

    彭总给自己的定位很准确。从明星设计师到明星销售经理,名利双收的结局,就变成了高层斗争的牺牲品。

    “我这次回去,介绍经验,提出了两个,他们无法替代的原因。第一个,老实说,我也是为你们挡枪。我把原因之一,归结到自己身上。我对领导们说,我在西北市场比较顺利,是因为我有大量事业成功或者级别较高的校友资源,这种资源帮了我的忙,纯属运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