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襄城伯府不可信-《我在明朝当道士》


    第(2/3)页

    清晨时分,南京街头来来往往的商贩行人络绎不绝,襄城伯府又在繁华之地,这一路人挤人,走的并不快。

    忽然,一个贼眉鼠眼的小子撞上了古长青,他连忙低头道:“对不住,对不住。”

    古长青没有说话,他手中却多了一张纸条。

    撞上他的人很眼熟,正是那晚在元雅阁望风的小厮。

    由于襄城伯府的人时刻盯着自己,他也没有去看纸条。

    来到襄城伯府,古长青被直接引到了李隆的书房。

    李隆此时正在奋笔疾书,护卫早已退去,书房中只有他和古长青两人。

    古长青再次见到李隆的时候,觉得他比初见时要苍老的多了。

    初见是在峨眉县的乡村河边,彼时古长青还不知道他的身份,只觉得其人言行举止颇有风范,料定不是一般人,谁曾想到却是大名鼎鼎的襄城伯。

    李隆一贴写完,长吁一口气,说道:“岳飞这一手满江红真是道尽忠臣良将千年心声,那是我辈之楷模。”

    古长青道:“只可惜还是死在莫须有罪名之下,实乃千古奇冤。”

    李隆摇头道:“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又哪里谈得上莫须有?”

    古长青作揖道:“爵爷高见,不知爵爷招下官来此所为何事?”

    李隆摆摆手,示意他落座,说道:“我与你也不算初识,早在峨眉县就算老朋友了,也不必拘泥官场上那一套。”

    “下官不敢。”

    李隆抬头打量着古长青,见他一身锦衣卫斗牛服,英姿飒爽,真是少年英才。

    他叹息道:“想不到才半年不到你居然成为了七品,看来当初老夫还是小瞧了你。”

    古长青知道他说的是当初在承天居想要招揽自己的事,不禁会心一笑道:“说起来,这世上也唯有爵爷一人曾对在下赏识一二,当初是下官经事太少,不识抬举,如果再有一次机会,下官必定不会拒绝。”

    李隆听到这话,不禁赞许的点头:“成熟了,稳重了。”

    “爵爷谬赞。”

    李隆顿了顿道:“我也不拐弯抹角了,今日找你来所为何事,你自己应该心知肚明。”

    古长青起身恭敬的道:“下官实在不知,还请爵爷赐教。”

    “兮儿在你府上吧?”

    古长青摇头道:“下官虽曾与小姐见过几次,但也仅仅只是见过几次而已,血色之夜后小姐失踪,在下也十分担忧,只可惜一直没有得到什么线索,真是惭愧。”

    李隆闻言,目光顾盼,似乎是在观察古长青的神情,但古长青却掩饰的很好,真的倒像是字字发自肺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