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 名声大噪,徐达之谋-《武之天晶轮回》


    第(2/3)页

    谢无忌拍了拍常遇春的肩头,笑道:“行了,常兄弟,以后还会有机会的,我们还是作正事吧。”

    常遇春略显无奈的摊了摊手,却也并未真的放在心上,当即正色和谢无忌商议起,后续善后事宜。

    六日之后的清晨,扬州城外,不少赶早进城的百姓们,却并未有像往日那般于城门前排队等候,而是围在一个不知何时竖起的,足有三十丈高的木杆,仰头望着木杆最上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当守门的兵卒们,打开城门,见到这一幕,都大感奇怪,抬头望去,确见到一颗血淋林的人头,正悬挂在木杆顶端,不由得心下一惊。待仔细看清楚后,更是被吓得魂飞天外,这颗血淋林的头颅,非是旁人,正是奉命剿灭叛逆的万夫长,博尔忽特。

    不错了,这正是谢无忌所谓的,送给蒙元朝廷的那个大惊喜。这么有趣的事情,也难怪刘聚和常遇春抢着来作。为此,刘聚马不停蹄,只用了六日就赶到扬州城外,更是连夜竖起了这根木杆,布置好了这一切。

    守门的兵卒们,在短暂的惊骇过后,更不敢迟疑,连忙慌慌张张的分头行事,有人去驱赶围观的百姓,并严令他们不得四处乱说;有人则放倒了木杆,小心的取下博尔忽特的头颅;还有人飞奔进城内,向上呈报。

    不过,即便兵卒们已经反应很快,以最快的速度处理此事,又如何威胁看到这一幕的百姓不可泄露此事都好,但消息仍不受控制的扩散开来。短短两三天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江淮行省。并且,还飞快的向外省传递着。

    当博尔忽特的那颗血淋漓的头颅摆在了江淮行省中书省的案头上,江淮丞相愤怒异常,却也不敢再轻易发兵去剿灭叛逆,而是派出密探,准备先将叛逆的详细情况探查清楚,再作决定。如今,连博尔忽特的头颅都摆在了他的案头上,其麾下三千精锐的下场可想而知。这也由不得他心下惊骇之余,更加谨慎一些,在没有得到此役的具体情况前,是万不敢轻举妄动的。三千精锐,对于整个江淮行省来说,已是不小的力量了。

    三到五天之间,江淮行省五行旗的其他四旗分坛就都收到了风声,巨木旗分坛在刘聚、常遇春和谢无忌三人的领导下,再创惊世之举,不仅剿灭了蒙元派往围剿的三千精锐,更将其统帅万夫长博尔忽特的头颅大张旗鼓的悬挂于扬州城外,俱都是又惊又佩,还有的就是,深深的不让他们一直这样专美之前的决心。

    大半个月后,消息传遍整个五行旗,乃至明教各部,凡是刚一看到此消息者,无不目瞪口呆,先是不信,但在反复证实消息的真伪后,又都不由得对此役最大的功臣谢无忌,大感兴趣起来。为此,五行旗各旗主,还共同作出了一个决定。

    一个月后,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这使得谢无忌、刘聚和常遇春三人,名声大噪。其中,又以谢无忌最为世人所瞩目。

    与此同时,有关此役的详细过程,以及谢无忌、刘聚和常遇春三人的生平详介,都摆在了江淮行省中书省的案头之上。

    不过,此时的江淮丞相,却也再没有精力去考虑如何对付谢无忌他们了。这是因为,就在这一个月中,洪水旗、烈火旗、厚土旗和锐金旗四旗的江淮行省分坛,纷纷有所动作,袭击就近的城镇,斩杀城主、镇守,歼灭城镇内的元兵,抢夺粮草、兵刃、马匹等珍贵的资源。

    一时之间,江淮行省各地报丧、告急的文书,如雪片一般飞落在了中书省的案头之上,这让江淮丞相又惊又怒的同时,也大感头痛。

    此事,甚至还惊动了大都的蒙元皇庭,元惠宗龙颜大怒,下旨痛斥江淮丞相,责令他一个月内,务必剿灭所有叛逆,否则他这个江省丞相也就不用再干下去了。

    接到圣旨,江淮丞相,更是恼怒之极,却也不敢再有任何犹豫,当即兵发四路,每一路都足有三千精锐,围剿洪水旗、烈火旗、厚土旗和锐金旗四旗在江淮行省的分坛。至于说,谢无忌等人,这些个罪魁祸首,也是他最为痛恨之人,由于兵力不足的缘故,再加之有了前翻的教训,他确是再不敢小觑,只能等剿灭那四股叛逆后,再举整个江淮行省之兵,一举歼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