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考场如战场(求推荐收藏!)-《诸天谍影》


    第(1/3)页

    【阳神】中提到过,世上本无神,拜的人多了,就有了神。

    这里,黄尚也有类似的感慨。

    孔子本不是圣人,拜的人多了,就成了至圣。

    难以想象,在一个并不出众的州中贡院,一座以寻常土泥制成的雕像,会有如此辉煌的文气。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黄尚心中升起感叹。

    无论后世对孔子对儒家有多少议论,都不能否认他为世界带来的变化。

    此世作为一名儒生,黄尚听着赞礼官的口令,与所有学子一起行礼。

    一拜!

    再拜!

    拜完孔子,郭学士便对考生训话,老生常谈,主要还是强调考场纪律,不要作弊。

    讲完,他当众开封试题。

    试题都是由京城派发向各州的,全国统一考卷,用黄绫裹着,贴着封条。

    在考生的凝神注视下,卷筒打开,那决定他们命运的考题,就这么被取了出来。

    示意公正无私后,郭学士挥手,六名考官赶忙誊抄,准备张贴在各个考场中。

    而考生已经分成六批,每批近四十人,走向真正考场。

    这个考场不是明清时期蜂窝似的号房,而是如同现代一样的大考场。

    四十对桌椅整齐摆放,每张桌子的右上角贴着纸片,上面写着考生姓名、籍贯、年甲。

    既视感不要太强。

    黄尚找到自己的座位,放下考箱,把卷袋挂在桌边,从中拿出笔墨砚台。

    他的动作不急不缓,但更多的士子已经开始争分夺秒。

    先拿水杯,去门口的饮水处倒温开水,一半用来喝,一半用来磨墨,再回到座位上,趁着考卷没发时,取出带着的食物,开始填肚子。

    黄尚看着,啧啧称奇。

    都是考场老油条啊!

    确实,前面说过,宋朝的举人不是终生制度的,考中举人没中进士的,回头还得重考。

    所以这个考场中,就有不少重考生,轻车熟路。

    当然,也有初试者。

    那可比高考还要紧张。

    现代的高考生,毕竟是身经百战,尤其是高三,三天一小考,每周一大考,考试已是家常便饭。

    但这个年代,科举考试就那么三场,如京城还好,有模拟考试的思路,有些偏远地方的孩子,苦读十几年,第一场考试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决定人的一生。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