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实际上yf—23战斗机无论是航程还是超音速巡航亦或是隐身等关键指标都要优于f—22,特别是其独特的菱形升力体气动布局,几乎将麦道擅长的机动性与诺斯罗普引以为傲的飞翼式布局的优点尽数吸纳,不但拥有极大的载弹量,而且在作战半径和空战机动方面完全碾压当时任何一款作战飞机。 也正因为如此,yf—23战斗机又被成为美国航空工业真正的巅峰。 由于yf—23战斗机太过优秀,业内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那就是yf—23战斗机并没有真正的失败,而是被美国空军以高速侦察机的名义大量采购,装备给空军的战略侦察联队,成为新一代的偷~~~~窥王者。 不管传言是真是假,有一点却可以肯定,那便是yf—23战斗机优异的性能是毋庸置疑的,正因为如此,当一众航空理论基础极强的首长和领导见到眼前这架垂直起降验证机后才会发出:“这是我们设计的飞机?”的惊呼。 没办法,实在是这种气动布局可不是照猫画虎就能搞出来的,而是需要在飞翼布局、传统的梯形机翼、无尾三角翼、全升力体、翼身融合等方面具备相当强大的经验和基础才能堪堪入门。 之后还得对襟翼、副翼有着极深的造诣,在复合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陶瓷材料等领域拥有异乎寻常的积累,再加上将创新贯彻始终的研发团队才能驾驭的了这样前卫的气动布局,否则只能干瞪眼啥也做不了。 原因很简单,这种气动布局的好处是很多,但缺点也不少,最重要的便是机动性如何保证,毕竟是战斗机,没有超强的机动性,在天上那就是活靶子,然而近似飞翼式布局天生在机动性能上吃亏。 再加上缺少水平尾翼或鸭翼的辅助,正常情况下这类飞机的机动能力简直能让人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那yf—23战斗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很简单直接用副翼与襟翼的配合来完成超机动动作,也就是说yf—23战斗机的副翼和襟翼跟传统飞机上的副翼和襟翼有着很大不同,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这项基础来源于诺斯罗普的另一个巅峰之作,b—2隐形轰炸机上的襟翼和副翼的组合。 只不过诺斯罗普在yf—23战斗机上将这套技术再次升华,配合着后部的垂尾和升力体机身,yf—23战斗机这才有了堪比f—22的机动能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