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根据这几型运输机开发的所谓支援类飞机的理性贴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有人为此发了上万字的文稿,就是为了说明这几型飞机对国内的巨大价值。 有人狂欢,当然就有人抬杠甚至是唱反调,不是说新闻中的20秒画面是假的,就是认为这些飞机不可能全是纯国产,至于那些跳出装备本身,从人文角度解读劳民伤财的更是大有人在。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军迷和唱反调的都是手握键盘,眼看屏幕谁怕谁呀? 于是一系列的撕逼和骂战从20秒视频出现在网上的第一时间就变得极为激烈,之后持续数天,可谓打得是昏天暗地。 然而那些唱反调的言论在国内遭到广大军迷的严重批驳,但却受到诸多海外媒体的青睐,原因很简单,不少海外媒体根本就不相信国内有会这样的实力和能力运作一次成建制战略空运。 于是他们选择性的相信那些唱反调者的言论,并冠以“知情人士”或“匿名人士”加以渲染。 当然了,有选择性失明的,自然也有理性的,呼吁要注意这次极具代表意义的战略空运演练,不过话虽然说得漂亮,可到最后却又觉得国内在战略空运上还只是个小学生,想要真正形成威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体而言海外媒体依旧以其高人一等的态度认为这次战略空运演练并没有新闻画面中展现的那么震撼。 耐人寻味的是俄国媒体这一次并没有对国内的战略空运演练如以往一样给予中性,甚至的褒扬的评价,而是跟西方的诸多媒体一样,进行了极其深刻的批评。 甚至在某些措辞上比西方媒体还激烈和大胆。 其中一篇分析文章更是从运—17开始将中国腾飞生产的几款运输机批的是一无是处,临到最后话锋一转,将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称为国内空军这次战略空运演练当中为数不多的亮点,然后便不要脸的大谈伊尔—76MD战略运输机的巨大实战价值以及后续改进型的强大性能。 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与其说是深度分析,还不说是变相的广告更加贴切。 而这次国内这次战略空运演练除了对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周边造成强大冲击外,影响最大就是俄国了,没办法,如果国内的军用运输机可以自给自足的话,那俄国国内那么多二手的伊尔—76可怎么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