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黄峰那是什么人? 早年可是跟庄建业在腾飞集团搭班子的老伙计,后来领导腾飞集团走出低谷的悍将。 属于业内实干型的改革牛人! 无论是眼光还是手段那都是一等一的存在,所以黄峰走马上任没多久就找到了东北航空集团的症结所在,那便是国企的通病,体制僵化。 而打破这种僵化体制的最好办法就是引入新鲜血液,实现优胜劣汰,良性竞争。 于是在在入住东北航空三个月后,黄峰便跑到京城总部,亦如他在成功集团一样,向部队力推所谓的过渡机型,只不过这次他主推的不是超—7,而是基于歼—82的歼—82m。 理由更是高大上,歼—82m比超—7大,也比超—7重,无论是改装潜力还是部队接受度都要比超—7强。 与此同时接任成功集团的新任领导也在向总部兜售过渡机型的概念。 两大航空制造集团不约而同的举动自然得到总部的重视,实际上海空军航空兵部队早就对此问题进行过深入研究,介于东南沿海军事斗争形势,国内现役的机种不但作战效能单一,而且防护力十分薄弱,的确是需要一种多用途战机来填补这方面的战力空缺。 所以海空军航空兵希望能够完全退役老旧的歼—6,早期装备的歼—7和强—5,只保留这两款机型的最新改进型,空余的部分由过渡型的多用途战斗机来替代。 如此不但能够节约大量的维护费用和人员经费,达到精兵简政的目的;同时也能让海空军的战斗力提升一个新的台阶。 两大航空制造集团有着不错的方案,航空兵部队又有现实的需求,既然如此,总部也就顺水推舟,就过渡机型展开招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