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过渡机型-《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2/3)页

    毕竟军内大领导等人可都是钢铁直男,当然是那个养眼爱那个了。

    “东北航空跟我们合作的这款歼—8E多用途战斗机,在歼—82战斗机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改进:

    首先就是降低机身长度,由歼—82战斗机的20.53米,减少到16.67米;其次是进气道,应用了航空界最前沿的‘蚌’式进气道,取代了之前的矩形进气道;再次便是机翼了变化,因为歼—8E定位为多用途战斗机,因此放弃了歼—82战斗机过分强调高空高速的性能,要兼顾亚音速状态下的机动性,所以我们采用了如今航空界比较流行的边条翼加后掠翼的布局,配合尾部的两对腹鳍,从而令歼—8E的综合机动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最后便是航电系统的提升,前期应用的是俄国配备苏—30战斗机的综合航电系统系统简化版,未来将应用十号工程配套的综合航电系统,然而无论是俄国货还是咱们自己国产系统,都可以领歼—8E具备极强的对空、对地和对海作战能力……”

    这个时候,庄建业的话不疾不徐的在空旷的车间内响了起来,没办法,军内大领导看着歼—8E的眼睛都快拔不出来了,在没眼力见儿的人也知道,这位大领导算是爱上了眼前的多用途战斗姬了。

    更何况庄建业又不是那种没眼力见儿的人,当然得好好介绍介绍了。

    至于为此抢了东北航空的风头,庄建业就管不到了,自己已经用蒙布盖上了还能怎么样?总不能把调研组的人眼睛戳瞎吧。

    更何况东北航空在这个项目上有大到近乎疯狂的利益;中国腾飞同样对这个项目有着无法割舍的好处。

    若非如此,过去数年打生打死的两家竞争对手也不可能屏弃前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呸……是握手言欢。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在十号工程没有正式定型;进口的苏—27国产化尚未完成;普遍装备的歼—7改进型依旧落后;寄予厚望的歼—82战斗机难挑大梁之际,国内的空军航空兵部队真真是叫一个青黄不接。

    正因为如此,航空兵部队继续一款技术成熟,成本不高且具备一定三代机作战能力的多用途战斗机作为一个过渡机种,填补如今空中力量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没办法,无论是十号工程还是苏—27国产化,真正能形成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跃升怎么也要等到21世纪10年代之后了,可在这之前怎么办?总不能继续干瞪眼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