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是的,老首长!”手拿电话的薛卫东十分中肯的点点头:“目前部队装备两款加油机,一个是利用轰6改装的轰\\油6,另一个是则是运\\油—15。 然而无论是轰\\油6还是运\\油—15,性价比都不如单价更贵的运—18NB的运输机。” “哦?” 电话另一头的军内大领导没想到薛卫东会这么说,要知道8.5亿人民币的单价足够够买4架轰\\油6和3架运\\油—15了,结果薛卫东这个一线的空军指挥官却认为更贵的运—18NB的运输机性价比更高。 这就让军内大领导一下子来了兴趣。 要知道国内在运输机领域一直跟海军的舰艇一样,一直奉行小步快跑战略。 即一个型号研制、投产、装备的数量并不大,而是以此为基础锻炼人才队伍,积累研制经验。 没办法,在总部经费有限,国家综合国力不足的情况下,先保持住关键领域的基本盘,小步快跑不失为一个多快好省的这种方案。 正因为如此,腾飞集团和西北航空厂这些年或是层出不穷的退出新型号,或是在老型号基础上不断改进,部队的装备数量始终有限,根子就在这里。 等到了运—18NB运输机,上面的意思同样如此,小批量装备,总结经验,然后为下一阶段大型战略运输机夯实基础。 所以腾飞集团的运—18NB运输机初步定型后,总部一共就采购6架。 其中运输机装备大户,空降兵某部装备4架;作为试验部队的“金头盔”部队装备2架。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如果按照以往部队装备运15、运17的经验来看,这6架的装备量几乎达到了小批量装备的极限,毕竟运—18NB运输机并不便宜,更何况作为一款小步快跑的诸多预备方案之一,装备多了也没必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