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七章 新舰载机:真龙Ⅱ-《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2/3)页

    时间紧?    任务重?    重新设计新机型显然来不及,于是四家厂商拿出的都是基于成熟机型发展而来的舰载机方案。

    就比如说成功集团就是依照十号工程设计的舰载版;还有东北航空制造工业公司用的是歼—82做基础,衍生的一款舰载机方案。

    宏通厂稍微大胆点儿,用他们尚在研发的双发高级教练机作为模板?    提出一款可行性极高的轻型舰载机方案。

    以上三个厂都在作战飞机上有着相当深厚的功底?    因此不管方案的性能如何,就可行性而言都非常不错。

    相比之下,腾飞集团就有些拉胯了。

    当初永宏厂并入腾飞集团,那些研制舰载机的技术人员就差不多走光了,之后腾飞集团收拢旧摊子也没走舰载机的老路?    而是从低端的教练机做起。

    可既便如此,腾飞集团还是遇到人才短缺?    经验不足的困境,即便得到前苏联专家的帮助?    但也是小修小补,就整体而言?    还是无法逆转腾飞集团在作战飞机方面拉胯的现实。

    若非如此?    庄建业也不可能把跟自己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印尼国家航空工业公司放到一边?    放手先把大宇集团给灭了,所谓的还不是那支idf战斗机的研发团队。

    所以,当总部的招标书下来时,腾飞集团根本就没有啥成熟的机型作参考,只能在当初在泰国发布的第一版歼教7—max基础上,按照总部对舰载战斗机的新要求,扩大机身,增加一台发动机,重新设计进气道,令原本的矩形进气道成为现如今的半埋式进气道。

    除此之外,整架飞机采用了静不稳定技术,增加飞机的机动性,但必须搭配精准的飞行控制系统才能完成。

    然后便是加强起落架结构,增加尾部着舰钩。

    剩下的就是继承第一版歼教7—max身上的边条翼、双三角翼和单垂尾了。

    毫不夸张的说,新舰载机方案就是活脱脱的一款第一版歼教7—max的双发升级版,也正因为如此,腾飞集团的内部代号才会将其命名为“真龙2”,对应歼教7—max“真龙”的内部代号。

    不过由于腾飞集团在高端航空材料方面的独特优势以及先进制造工艺,虽然增加了一台发动机,但整体的结构总量并没有比歼教7—max“真龙”的最新改进型大多少。

    机长:14.52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