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七章 领先两代-《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2/3)页

    而柔性夹具又是航空工业领域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新技术?    目前只有美国得到了普及,欧洲人还在努力?    难道腾飞集团在这方面也已经取得突破了?

    一时间?    牟光英只觉得天旋地转,这还是被他认为是个穷折腾?    只配做他们IDF战斗机研发团队暂时栖身的过路旅店吗?

    这强的也有些没边儿了吧?

    得亏庄建业和彭川不知道牟光英的想法,否则两人保证会被逗得哈哈大笑?    然后冲着牟光英满不在乎的摆摆手?    揶揄道:“一套过两年就要淘汰的工艺还叫强?那你是没见过什么叫真正的强大。”

    是的,在牟光英眼中,这种航空铝合金一体化蒙皮加工工艺已经算是当今世界上飞机机加工方面的顶级水准。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由于机翼的特殊性,外表面的结构强度必须要特别高?    与此同时?    整体的重量又不能太大,否则影响整机的载荷和飞行性能。

    正因为如此,从七十年代开始,飞机机翼外表面蒙皮便逐步采用大型坯料一体化整体机加工技术,再配合化学铣切、电火花加工技术?    使得飞机机翼,特别是大型飞机的机翼在结构强度提高的同时?    重量得到进一步下降。

    带来的效果便是飞机性能的跨越式提升。

    毕竟这种一体化加工避免了之前机翼蒙皮表面拼接所带来的结构失衡和质量超重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庄建业见到那座8米的龙门铣会嗤之以鼻?    因为韩国要是用这种小龙门铣加工机翼蒙皮的话,就必须采用铆接机翼的工艺将几段机翼蒙皮连接起来。

    其它不说?    光是连接蒙皮分段的铆钉就得将重量提高数公斤。

    问题是机翼蒙皮可不是只有上表面?    还有下表面?    于是铆钉重量就得让机翼质量增加将近十公斤。

    两个机翼就是二十公斤。

    再加上大型结构梁、桁梁、机体框架、油箱等等内部结构件同样无法一体化加工,采用铆钉拼接,整体算下来光铆钉的质量就要多出数百公斤。

    要知道,飞机,特别是大型客机,可能一克重量都能对飞行品质造成不可逆的影响,何况是数百公斤。

    这也是为什么庄建业瞧着大宇的设备直摇头,得亏他们把大宇给弄死了,不然就算大宇把大飞机给做出来,也是要被波音和空客按在地上各种摩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