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章 超高音速风洞-《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2/3)页

    当然这都不是关键的,密封性,加工精度都是制造商,有差距闷头追就是了,咬咬牙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总还是有希望的。

    可弹道导弹的分导弹头上的凝视成像系统技术,包括腾飞集团在内,国内有一个算一个,没有一个研究机构或企事业单位能做得出来的。

    甚至连想都有些绝望。

    无他,只因为弹道导弹分到式弹头在与导弹分离,再入大气层,开启制导模式,准备最后攻击阶段,其速度达到5马赫以上,属于超高音速。

    其震动频率、谐振周期、激波助力、热力学传到、信号收集等等要素,与传统的一到二马赫的普通航空器有着本质区别。

    旁的不说,这类再入式分导弹头上的红外凝视成像系统如何保持稳定?弹头外壳与空气激烈摩擦所产生的剧烈红外特征信号如何降低对红外凝视成像系统的干扰?

    还有,这类光学系统的探测窗口需要光学型强的透光材料制作,可又有什么材料既能做到光学特征明显,又能抗住弹头再入时因为高超音速而对弹体的剧烈灼烧?

    当然,这些都是诸多困难的一部分,最最让人绝望的是,就算这些拦路虎全都一一突破了,却发现国内连个实际验证的装置都没有。

    因为国内没有一座像样的高超音速试验验证风洞。

    这就好比费劲巴拉的打好一把菜刀,结果发现没有磨刀石,开不了刃,这谁知道菜刀的好坏。

    弹道导弹分导式弹头末端制导红外凝视成像系统同样如此,你说你突破了,没有高超音速的风洞做验证,谁敢信?

    有人说,这有什么的,装进弹头实际打击发不就行。

    那就真是站着说话不要疼了,以为运载货架是你家白菜地里的马铃薯啊,说拔地而起就拔地而起,跟不要钱似的,那可是运载火箭,成本随随便便就能上亿的运载火箭。

    这么搞别说国内,就是财大气粗的美利坚,也经不起这么败家似的瞎折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