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五章 大变局-《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第(2/3)页
民航总局能给部委面子,可地方航空公司却未必会给,毕竟地方航空是能给当地带来不小收益的,自然要把效益放在首位,连波音737和麦道80都搞不明白的航空制造企业,敢说自己的东西好?
算了,您还是哪儿来回哪儿去,早点儿洗洗睡吧。
连部委都不买账的地方航空运营公司,腾飞厂这个小角色人家就更不搭理了。
所以不止是腾飞厂被人拒之门外,就连部委也经常吃各地方航空运营公司的闭门羹,而随着民航改革在86年年初正式落地,早就做好准备的国外航空巨头立时蜂拥而入,除了麦道在沪市开设合资的飞机组装厂外。
各地合资的飞机维护厂,修理厂更是比比皆是,几乎清一色都是给各地航空运营公司新机型做配套的。
要知道这一块在改革前全部是部委手里的业务,现如今基本让国外的航空巨头瓜分殆尽,一下子让部委都有些举步维艰。
无奈之下,只能让出沿海一些企业,与国外航空巨头开办合资厂,如此才勉强获得一份收益。
连部委都是苦苦支撑,就别说腾飞厂这个小虾米了,民航的四千万订单并没有取消,但也没有后续的追定的消息。
因为根据改革,无人机队从民航中踢出,原有无人机划归到各个应用单位。
不过由于腾飞厂原有ty—2无人机平台操控技术等原因,各单位使用时要提前向当地民航局报备。
以便民航局审批后,在ty—2无人机平台使用区域内架设地面引导发射器。
这一下无异于是限制了各单位使用无人机的灵活性,地质勘探还好,对这点无所谓,早点儿晚点儿矿藏和地貌就摆在那儿呢,什么时候看都行。
可电力和林业部门却不行,电力故障和森林火灾全都是突发情况,结果你还要报备,等你把流程走晚了,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
于是先前民航局购买的那批ty—2无人机很快就被电力、森林部门淘汰,哪怕地质勘探部门接收了一批,数量也不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