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谦摸了摸下颔,面不红心不跳。 “说起来,谦不过是从古代兵书残卷之上抄录下来的练兵之法汇编成册。 若无像魁老您这样精于指导操练部曲的老行伍,焉能有今日这样的成绩。” ##### 杨谦拿出来的《细柳营操典》,自然是出自于他的手笔。 将后世的军训内容中,适合于这个时代的全都给揉了进去。 再配合上一些体院内部的训练内容,甚至还包括一些饮食方面的知识。 然后,学富五车,博学广闻的杨谦便在训练之初,就将此物送予韩魁这位杨府部曲管事。 伪称此书乃是出自西汉著名军事统帅周亚夫训练细柳营所用的操典。 是他在攀登书山,泅渡识海的艰难困苦过程之中,偶然得到的内容,将其抄录了下来。 杨谦只是一位儒雅俊秀的谦谦君子,若是说他读书牛逼,杨府内没有人敢有二话。 可若是说他懂兵法,那就是扯了。 所以,足智多谋杨小谦就决定利用自己的才华学识,来提高这个时代的军事训练水平。 于是,当韩魁刚刚来到了杨府,接过了这位才智之名震动东都的小公爷赠送给自己的《细柳营操典》时,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莫说是他,就算是杨宁和韩氏,也被传闻(来自亲儿子之口)之中的《细柳营操典》给吓着。 韩魁是练兵多年的老行伍,也粗通文墨,在训练方面有很深厚的功底。 这份《细柳营操典》里边许多东西让他眼界大开,比如说,过去的士卒三日一操,或者是五日一操。 因何?因为士卒不得饱食,食无肉,强行操练,体力跟不上,还容易受伤。 再有,练兵先练队列,列阵行军进退,得法之后再操练其他,这一点,老行伍的韩魁也是亦深感赞同。 不过里边还有许多的东西让他满头雾水。可是一想到周亚夫这位西汉名将,以及那名声流传至今的西柳营大名。 再加上杨小公子博学广闻的名声,所以,他自然也不会去怀疑这《细柳营操典》是伪作。 认真研读,还时不时在闹不明白时,虚心地向杨谦这位抄录者询问,这才有了如今的这些队伍齐整,进退有度的少年部曲。 “小公爷哪里话,老朽这等粗通文墨的大老粗,若无公子详加解读指点,又怎能短短时日,就知晓其精髓所在。” “那周亚夫,真不负西汉名将之谓,难怪那细柳营之名,能够传扬之至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