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狄仁杰是我小弟-《武唐第一佞臣》
第(3/3)页
最有名的解差,应该是《水浒传》里,押送林冲、卢俊义,热水洗脚的董超、薛霸。最可乐的解差,也是《水浒传》里,押送武松那俩,想吃母夜叉豆腐,差点成包子馅。
眼前这俩挺高级,别人都步行,他们开鸡公车。车上躺着的流犯,身穿赎衣,满身汗臭,头发盖脸。车上两条水火棍,两个深灰布包,是解差的行李。
钱顺凑过来汇报:“武帅容禀,这俩田舍奴凶的狠,叫嚣让咱们让路。还说办的皇差,押送的犯人,是...犯了事儿的王爷。”
办皇差押王爷,武康瞬间迷茫,最近被流放的王爷,只有被高阳公主牵连,发配象州的李道宗,李九的王叔江夏郡王。时间能对上,地点对不上,象州隶属广西,从长安到广西,不可能路过浙江,绝对有猫腻。
然不管怎么说,王爷是稀罕物,武康来了兴趣,想继续问话,发现有人拉衣角。敏月嘟着嘴质问:“礼佛吉时快到了,阿娘问舅舅,为什么停下?”
武康喜出望外,笑着抱起她,搞怪道:“你这小丫头,终于和舅舅说话了,还以为小哑巴嘞。舅舅有事要处理,月月是和舅母礼佛呢,还是陪舅舅办事呢?”
敏月有些纠结,嘟着嘴不说话,武康嘿嘿两声,大步到车前。马车帘掀开,武顺、小晴共乘一车,俨然如胶似漆的闺蜜。
这是好事啊,武康微笑:“很抱歉两位,突然有公务,让钱顺保护你们吧。另外,帮我给菩萨带话,就说本官公务繁忙,不能参加他的生日宴会。让他老别生气,改天请他喝酒赔罪。”
四只白眼闪过,武顺苦口婆心教诲:“不许胡说八道,不许对菩萨不敬,菩萨会怪罪的。”
武康嬉皮笑脸,妹子表示无奈。武顺瞅瞅爱女,笑着说:“从长安到婺州,一路舟车劳顿,康郎带敏月散心吧,礼佛由敏郎陪着。”
小丫头不置可否,武康应下差事,冲钱顺招手。钱顺得吩咐,让保镖齐下手,抬鸡公车到路边,招呼车队通行。武康让楚神客、林平郎跟随车队,身边留只四名保镖。
鸡公车上流犯咳嗽,仿佛浓痰堵喉咙,呼吸十分困难。我就走进一看,这位太惨了:披头散发,蓬头垢面,骨瘦如柴,脸色蜡黄,嘴角溢出血丝。
解差见大佬皱眉,赶紧点头哈腰,解差甲汇报:“回禀上官,犯人之前是位王爷,好像被高阳谋反牵涉,发配岭南道象州。好像叫什么李道...李道宗。”
真是李道宗?与李靖、李勣齐名的帅才,战功彪炳的大将?先前被电视剧忽悠,以为是祸害薛仁贵的坏人,后来了解历史,发现他被黑了。干咳两声,淡淡问:“既发配象州,为何途径婺州?”
解差张口结舌,讪讪低头。不用说也知道,解差收了好处,私自改变押送路线。欲打破砂锅问到底,听微弱且刚毅声音:“老夫挂念杭州四娘,圣人恩准改变行程,郎君别为难他们啦。”
气若游丝有气无力,武康不禁唏嘘,昔日风华正茂,指挥千军万马,灭突厥、吐浑谷。如今虎落平阳,成垂暮老人,世态炎凉啊。貌似史书记载,李道宗在流放途中,郁结在心病逝。
轻轻放下敏月,抱拳一躬到底,铿锵有力请安:“婺州录事参军武康,参见江夏郡王。”
保镖见大佬拜了,纷纷效仿请安,小敏月也有模有样。李道宗楞了,渐渐苦笑上脸,扬手想说什么。武康赶紧搀扶,保镖齐搭手,把他扶坐车上。李道宗干咳,敏月很有眼力劲,绕过去轻拍。
李道宗扯出笑容,上气不接下气:“老夫在长安,听说过武变之。长孙无忌称其‘佞臣’,老夫不敢苟同。咳咳...老夫落魄至此,变之不失礼数,不是心地善良,就是别有所求。咱们当官的,没有心地善良的...”
人精就是人精,武康也不客套,直接说:“如果睦州百姓叛乱,会不会南下婺州?婺州折冲府上番,只有民团迎敌,兵力最多一万五。请王爷教我,如何守住婺州城,如何反攻?”
良久,微弱声音响起:“睦州叛乱,肯定南下。婺州无险可守,如叛军三万以内,不足为惧;五万以内,守城待援;超过五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