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十年-《最强角色扮演》
第(2/3)页
除却在各地建立圣庙之外,科举的形式也发生了改变。在此之前,科举实际上是分为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便是正常的考试,其中有明经、进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道举、童子等等科目。至于制举,则有些察举的影子,由皇帝考核,然后赐予功名。
许多有些名气的才子,都会前往京城,便是为了能通过制举的方式,获得朝廷赏识。
不过,既然要推行理学,制举制度就必须要废除。要想寒门崛起,首要做的事情就消除普通士人和门阀士人在先天条件上的差距,让所有人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去竞争。
除却废除制举制度,常举制度中的许多形式也被废除,只留下进士一科。
而且,各地方的考试形式也进行了规范。天下士子,过县试、府试才能成为童生。成为童生者,入圣庙拜见圣贤,则可获得圣庙加持,初步拥有才气。
这个阶段的读书人在体能方面也就初步超过普通人,但却会耳聪目明,思维更加清晰,便是原本的中人之姿,也能成为一县之地的天才。
若是过了院试,就可以称之为秀才。秀才者,便能够借诗句化形,拥有实实在在的攻击,几乎能称得上十人敌,等若修道中的练气境。
而后,再通过乡试,就能成为举人。
举人级别,就相当于是化神级别的修士了。这个实力,就等同于是修行界的中流砥柱了。而且,一般修道者都是孤身作战,而举人背靠朝廷体系,若是长时间作战,举人的战力要更强。
得了举人后,便可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共取三百人,分三甲。一甲三名,二甲六十人,余者都是三甲。
哪怕是三甲进士,也有还虚初期实力,而一甲更是等若还虚后期。
如果再往后精进,还能晋升为翰林,学士、大儒,不过,迄今为止,别说是翰林以后的境界,便是进士都没有一个。
理学才刚刚推广至全国,前些时日,刚刚举行了乡试,也就是举人考试,共选出了五千余名举人。只是这一场考试,儒家的实力便膨胀了数十倍数百倍不止。
这简直就是在量产化神修士,全天下任何宗门都做不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