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韦执谊从诫-《大唐官》
第(3/3)页
高郢就仿效孟子的理论,回答儿子说“应天顺人,不为非道。”
一般的孩子到这里也就为止,可高定却指着《尚书.甘誓》说:“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是顺人乎?”(这篇誓里说,愿意跟着我商汤去伐夏的,就在祖先神主前接受赏赐;不愿意的,便在神主前杀掉,既然父亲你说伐夏是顺应了人民的呼声,那怎么会有不愿意效命的?既然有人不愿意,要用杀戮来胁迫他们愿意,那还妄称什么应天顺人呢?所以父亲你治学,是不是有点先入为主按图索骥,缺乏自己的质疑思考啊!)
高郢瞠目结舌,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可比小朋友问孙悟空有几个妖精女朋友难多了)。
而此次考试,陆贽所出的题目也很震撼。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何篇可删?三传(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何者可废?墨家非乐,其礼何以?儒家委命,此言当否?”
公开问儒家经典可以删废哪一篇,公开质疑孔子的言论是否妥当。
这种试题的出现,实则呼应了风雨欲来的大变革时代——察觉旧日经典并不能救世而产生的焦灼猜疑,以及对未来新走向的恐惧和期盼,已从人们的潜在思想中,反应到朝堂的射策里来。
诸位应举的年轻人挥毫泼墨,洋洋而就。
而后陆贽细心评判,认为太子司经校书可有三人:
刘禹锡、裴操、高定。
当这三位的名单送到韦执谊前时,韦是抓耳挠腮,难以定夺。
要是全取的话,便使得太子有邀买人心的嫌疑,很可能会被皇帝猜忌。
取二去一,不妥。
还是听岳父的,取一去二最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