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研究院博士-《大时代之财运亨通》


    第(2/3)页

    2004年,伯导营收99亿元,同比下降8.33%;净利1.51亿元,同比下降38.36%。

    在经历了野蛮生长的几年后,国内手机市场逐渐恢复理性。

    消费者也开始追求MP3、照相等更为个性化的功能。

    在这个背景下,没有核心技术的国内品牌陷入尴尬处境,以诺基亚为首的外国品牌开始收复失地。

    面对市场的变化,波导的应对方式仍是将大量财力投入宣传。

    2004年,波导的广告费和促销费总共支出4.2亿元,而科研费用与前一年持平,支出不到6000万元。

    2005年波导更是巨亏4.81亿元,相当于抹去了前两年的净利总和。

    对于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伯导解释说,手机市场新增用户增速放缓、外国品牌发起攻击加剧竞争、“黑手机”涌现恶化市场环境。

    同时伯导也反省了自身经营策略的失误,称未及时抓住市场流行热点,导致旧机型销售价格下跌,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甚至亏本销售。

    在看完洪琪汇集的伯导股份的资料,隋安判断这家公司恐怕已经进入了下滑通道。

    任何不注重技术研发的公司,能靠宣传手段赢得一时,但很难赢得一世的。

    隋安之前委托李清源留意国内的手机生产厂商,看能不能挖掘一些手机设计生产相关的人才。

    李清源推荐了伯导、厦新、CET三家公司,但强力建议隋安先来伯导公司。

    因为伯导前几年风光的时候,一口气在余杭、宁甬、渝庆、鹏城、郑城设立了五所研究院,拥有包括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700余人的科研队伍。

    伯导对外宣称,每年把销售收入的6%用于自主研发,并称在移动通讯终端产品的开发上具备了国内一流水平。

    但由于近三年科研经费的大幅下降,除宁甬的研究院还能勉强维持正常运转之外,其他的研究院基本上只留下了一些骨干苦苦支撑,很难研发出一些能吸引客户的新款手机。

    隋安此次宁甬之行,就是盯上了伯导研究院之中的人才,他不需要把高手全部招揽,只需要找到一个研发领头羊就行。

    李清源还真就给他联系到了一位在伯导研究院的博士,他这次过来,就是要说动这位博士去金宁安家落户、大展宏图的。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