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慧眼识珠,很有眼力!”徐齐霖笑道:“要论引经据典,学识渊博,恐怕徐某这辈子也不行。但要涉到解决实务难题,不敢说尽善尽美,可也不乏创意和点子。” 马大秘哈哈一笑,对徐齐霖的自夸倒不反感。他少年时也是这般自信,现在也是相当自负。 出身寒门,青云直上。别人都是羡慕嫉妒恨,马周却知道能到今天,自己付出了多少辛苦,尝到了多少白眼。 如果不是运气好,偶然的机会得到了李二陛下的青睐,哪怕是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没有出头之日。 对此,马周也知道得清清楚楚,更为那些埋没的寒门弟子惋惜嗟叹。 就因为是寒门,就因为朝中无人,再有才能也难与世家门阀的子弟竞争。正因如此,当看到徐齐霖科举改革的谏议时,马周便大喜过望,对徐齐霖刮目相看。 尽管科举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也非常复杂,但终归是有了可能实现的规划,将使寒门和世家门阀的子弟缩短差距。 而且,马周通过观察,发现徐齐霖并不是哗众取宠,只是想从陛下那里得到封赏。那声对宫人随口而出的“谢谢”,就表明了徐齐霖并没有太深的尊卑或是门户观念。 所以,如果徐齐霖真的有才,马周当然愿意扶持相助。从年岁上讲,为寒门子弟张目,便可以有马周和徐齐霖两代人的努力。 再从徐齐霖的背景来看,前途也是相当光明。姐姐徐惠才名远播,在宫中颇为受宠,这是徐齐霖相当大的助力。 况且,徐家并不是门阀世族,几乎是没什么势力。李二陛下尽可放心使用,而不必担心历史上的外戚擅权。 即便徐齐霖日后所表现出的才能并不耀眼,也不能达到马周的期望,对马周来说,也没什么损失。 马大秘笑过之后,以调侃般的语气说道:“今日里一来是传旨,二来是认认门,以后呢,也好相互亲近指教。” 徐齐霖拱手道:“齐霖虽年幼,但这辈份不低,称呼一声马兄可矣?” 这倒是实话,马周和李二年岁相仿,而徐齐霖跟李二陛下却是同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