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电影成片-《我本港岛电影人》


    第(2/3)页

    “130分钟。”

    吴孝祖拿起梁镓辉的胳膊,捋起袖子看了看表,“还有15分钟的素材……”

    《一个字头的诞生》各种镜头素材超过十几个小时,这几天经过粗剪、初剪,完成了初步的分拨归类和情节序列的安排。接下来则需要复剪、综合剪。

    电视剧剪辑一般情况下只有初剪、复剪两部分。不过电影大多需要综合剪。这是为了确保上映效果。

    剪辑工作的人数其实并不需要多。人太多反而没有好处。

    此时港岛电影届,麦子膳剪辑组人数算最多了,算上学徒也才6个人。人数最少的是“低调剪辑师”姜全徳,自己加上一个徒弟,还能同时开剪三四部电影,不愧四大名剪的称号。

    港岛电影人最主要的标签就是效率!这一点其他地方的剪辑师拍马不及!

    剪辑这项工作,很考验剪辑师。

    首先剪辑师必须要读懂导演想要表达的故事,同时要在不显山露水的情况下完成故事的塑造,并让影片更加有味道。

    港岛优秀的剪辑师不少,但真正顶级的剪辑师恐怕比顶级导演还少之又少。全世界著名的导演列举出来不少于一打,但真正顶级的剪辑师同样屈指可数。

    当然,就算是在好莱坞,此时真正能被称为顶级的剪辑大师,可能只有沃尔特默奇一人。《教父》三部曲、《现代启示录》皆出自他的剪刀下。

    吴孝祖没有一部戏剪一年的准备。也不想如《教父》一样,用一种叼炸点反剪辑理论的手法完成剪辑。

    他只想用最合适的方式来完成《一个字头的诞生》这部包含他心血的电影。

    这部戏不同于《雨夜屠夫》的循规蹈矩,它的叙事结构和各种蒙太奇安排都是一种全新的创新。

    对此,吴孝祖依旧选择亲自上手,并没有如蒋志强讲的那样雇“著名剪辑师”来帮忙剪辑。这部电影不同一般的商业片,稍有差池,味道就变了。

    ……

    “祖哥!这电影太犀利!简直刷新了我对电影结构和故事的认知!”邱立涛脸色红润,满眼冒光的看着吴孝祖。

    《机遇之歌》、《罗拉快跑》成名前,吴孝祖这部《一个字头的诞生》称之为电影创新一点不为过!这就好比当年很多影迷第一次看《低俗小说》和《两杆大烟枪》一样惊艳。

    看完之后才发现。

    我的天呐!电影原来还可以这样玩!

    80年代,吴孝祖这种玩法,足够颠覆电影界的认知。创新的手法与黑色幽默的故事,远超前几年徐尅的《鬼马智多星》。

    甚至可以说两部片子不是一个量级。

    吴孝祖本身很满意自己这部作品,对于80年代的人来讲,这部电影从故事立意、电影结构及色彩、站位、镜头来看,全都震撼人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