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北方织网 九-《风谍》


    第(2/3)页

    做生意是为了更好的执行任务,钱本身对他是没有那么重要的,因此,对那些为自己赚钱的工人,他向来厚待。

    自己既然有这样的能力帮助他们,条件就要搞得实惠一些,这点东西对自己还算个事吗?

    可是,对工人来说就相当重要了,盐、糖、毛巾、肥皂和火柴,那都是管制物资,是要每月配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的。

    “老板,咱们家的待遇未免也太好了吧?甚至还每月福利,福利顶的上半月工资了,整个津城的工商业,也没有几家敢这样做的,会引起商会和各家工厂不满的!”

    “我们这几天走访调查的情况是,当地最好的纺织厂或者化工厂,一年下来工人的工资也就是三百块左右,这是最高的收入了,普通工人的年收入不到两百元,苦力的收入一年不到一百元。”

    “我们这样的煤球厂,又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一个月给二十块钱工资就足够了,一年居然给六百块,加上福利还得翻一番,这都赶上沪市的纺织工人年收入了。”孙定新有些为难的说道。

    他被陈明翔开出的一连串待遇和福利惊得不敢置信,你是资本家啊,这倒像是在做慈善,三班倒,管吃管喝不说,每月还给那么多的紧缺物资,我们来津城是赚钱的,不是来撒钱的。

    “屁话,这特么是联银券,比中储券还差了一个档次呢,现在的物价都乱成什么样了,二十块钱,平津两地的棒子面,每斤还五毛五呢,大米一块五小米八毛,你还和沪市比,沪市二十块钱连三斤大米都买不到,你让工人们等着喝西北风啊?”

    “兴亚院华北联络部,给了我们一千万联银券的扶持,一千人一个月才五万块钱,这点福利也就是十块钱,一个月算六万块好不好,一年算八十万好不好,那还得十二年时间呢,我们在这期间能赚多少钱?”

    “再说了,以后我们有的是盐,我已经和宪兵队说好了,在长芦盐场搞几个定点,按照每吨五十块钱,一个月一趟船,两千吨食盐的配额,这是什么概念?盐都不用花钱买!”陈明翔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