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具体练兵,摸石头过河,照着老虎画猫。 赏罚分明这个,则是烙在骨子里的。 远有草帽顶子山一战,大赏群倭。 近有三元观剿匪,不吝赏赐。 魏公公这人最实在,不捡虚的,跟他混,钱、粮、女人,只要他能提供的,那就统统有之。 军队是什么,暴力机器。 机器这玩意就得有动力,有润滑。 在没有思想武器润滑的前提下,魏公公能拿出手的也就是物质剌激这个动力了。 说白了一句话,老子给你钱,你替老子卖命。 这话听着是俗气,可放眼中国历史,造反也好,改朝换代也好,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也好,本质上不就是物质剌激么。 分田地,打土豪,其实也这理。 魏公公治军,不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民鱼水什么的,他就要一条——咱家指哪,你们就给咱家打哪! 要将这一思想做为全军始终灌输、并牢牢执行的铁律,他魏公公就必须赏罚分明。 跑的肯定要罚,这是没说的。 纵然是乌合之众,也分个三六九等。 这听着动静就跑的,便是那最次等的,最靠不住的。 兵败如山倒就是说这帮人,他们跑的倒是快,也能把命保住,可到时再想把他们聚拢起来可就是难于登天了。 而趴着不动的,其实也不行。最好的兵是在遇到突发状况时,既能保持不乱,又能及时组织反击。显然,趴着不动的这些个家乡子弟们够不上好兵的条件。 但必须要赏他们的! 这是毫无疑问的。 或许趴着不动的同样也是吓怕了,甚至于吓的失去了本能反应,但在魏公公眼里,却是可以塑造的。 为啥? 原因很简单,趴着不动一可以减少伤亡,二就是还能把人召集起来。负隅顽抗也好,拼死反击也好,总要有人手。 跑了的到哪去召唤他们? 那跑了的,魏公公就是拿剑在脚下画条线,指不定就绕着线跑呢。 也就趴着不动的能够用上一用了。 “敲鼓!” 等人回的差不多时,魏公公下令敲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