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沉默的皇帝-《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


    第(2/3)页

    丞相开府配置的属官有丞相司直负责监察百官,丞相长史、史、少史辅助丞相处理政务,东曹负责郡国事,外出监察州郡,西曹领百官奏事,主簿省录众事,另有议曹、辞曹、奏曹、贼曹、决曹、集曹、户曹、法曹、尉曹、仓曹、兵曹、金曹、侍曹等等分管各类国家事务。

    可见开府的丞相府实际就是个小朝廷,丞相同时拥有国家决策的执行权,只是大事需要召集百官朝议并上报皇帝。

    所有丞相的权力是同时拥有决策权与执行权,能对皇权造成极大的牵制和威胁,这与本朝的宰相只拥有决策权有本质的区别。

    在这样的权力架构下,皇帝的想法很难高效执行下去。

    难怪汉武帝时期要设置内朝来分夺丞相的权力,后来又延伸出大司马、大司徒等分权,到后来直接将丞相废掉了,直到曹操出现,又开始有丞相,但也很短暂。

    到了隋唐,是不设立丞相的,开始搞三省六部了,三省六部的出现就是为了分丞相的权,可以说把丞相一个人的权力从大司徒大司马一类的切割成了无数小块,再在每一个职能部门安排老大、副手。

    到宋朝就更牛逼了,财政权由三司认领,发兵权由枢密院认领,行政权由政事堂认领,这三个部门可都是有很多人的,从开国之初不断加人进去,让每一个部门内部又形成相互掣肘的局面,大大削弱宰相的权力。

    比如政事堂就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还有参知政事这种副职,说是副职,但权力很大。

    所以,到了宋朝,皇权已经比前朝要空前的集中强大。

    宋朝之所以让后世人觉得皇权很弱的原因是赵宋的皇帝性格都偏柔软,这和开国之初文官治世有关,但从制度的设置来看,皇权是非常强大的。

    这也是为何北宋基本没有权臣的原因,很多人以为蔡京等人专权,那真是将历史书当数学公式在读的,有一点就很明显体现出皇权的强大,蔡京唯赵佶马首是瞻,因为赵佶想贬谪他就贬谪他,随便找个理由就行。

    到了宋钦宗时期,宋钦宗杀“六贼”根本没有任何阻力,只不过手段隐晦而已。

    赵桓合上厚厚的史料,他闭目养神了一会儿。

    如今的局势却是颇有些复杂,虽然制度上的设置保障了皇权的强大和稳定,但开国之初到现在一百多年的积弊已经让整个大宋的官僚系统处于一种僵死状态。

    就说此次北伐的后勤,户部的饷银拨下去,居然连个泡都没有冒一下,这他娘的简直是不可思议!

    任何一个王朝,在开国的时候,经济结构与社会形态都算是比较单一的,因为每逢开国,必然是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被打废了。

    但一旦发展了几十年,社会上的经济结构就会出现多元化了,需要制度上的一些改变来适应经济的发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