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改进的都是其他的一些问题,甚至包括瞄准镜的改进。根据我们目前的技术水平,可以开发出3~9倍的变倍瞄准镜。” 谢凯顿时大喜,“瞄准镜的问题能解决?” “只要我们的光学生产单位能开发符合我们要求的镜片,就没有问题。” “红外夜视瞄准仪呢?”谢凯进一步问道。 光学系统,是国内的弱项,虽然在之前国内拥有非常好的基础,建国前国内就引进了卡尔蔡司的光学技术。 不过承载这技术的298厂成为了国内光学系统的人才培训单位,大量的技术骨干在培训出来后就被分散,反而限制了发展。 “也有设计图纸,我们基地的光学研究团队在手工生产条件下可以解决。” 这样一来,谢凯就放心了。 基地有九级钳工,装配精度不用考虑,加工精度也不是问题。 所有的一切,都是完整的。 需要的只是方案的改进设计。 不等谢凯的要求,韩卫东就把他们的一张改进之后的79狙击步枪总成设计图拿了出来,指着上面的一些改进对谢凯介绍着情况。 唯独没法解决的就是瞄准镜跟枪结合时候的间隙问题。 瞄准镜不稳,射击精度自然没法解决。 在79式狙击枪上,要想加装可夜视的红外放大瞄准镜,同样也是没有可能。 “如果我们在狙击枪上面加入一条战术导轨呢?瞄准镜不直接跟枪结合,而是通过战术导轨结合,如此一来,就能避开瞄准镜跟枪身结合时遇到的问题……”谢凯指着步枪跟瞄准镜结合的位置说道。 加装战术导轨,不仅可以解决镜枪结合不好的问题,还可以实现模块化设计,同时配备和串联热成像夜视等模块。 那样一来,就简单很多了。 这不是谢凯想到的解决办法,而是大量装备部队的88狙所采用的方法,效果也是不错。 若非如此,以88狙的一些问题,部队也不可能一直配备。 88狙,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列装部队的小口径狙击步枪。 谢凯这样提出来,让所有人都来了兴趣,他们开始在图纸上比划。 加装战术导轨的设计,他们之前并没有人想过。 “如此一来,因为多了战术导轨,装配精度太差也会影响性能的。手工生产,这将会使得成本提升到一个非常恐怖的程度,根本没可能大量列装部队。”加装战术导轨确实可行。 可这对于生产精度,装配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