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学渣的无奈-《回到上古当大王》


    第(2/3)页

    这个时代虽然雨水充沛,发生旱灾的可能很小,可是一旦发生,那将是能够威胁齐国根基的可怕事件。

    杨浩不得不未雨绸缪。

    引水灌溉,精耕细作,有着完善种植条件的土地,只占据了齐国不到五成的耕地,其余的依旧在靠天吃饭,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可以说是低得可怜。

    杨浩也想让全部的农业都变成水浇地,但这个想法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

    因此他只能从其他的方向寻找突破口,提升齐国面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他想到的办法有几个,其一便是加快齐国道路的修建,只要有了通畅的道路,遇到灾害时,朝廷也能迅速的做出反应。

    其二,便是寻找高产,耐旱的农作物,改变齐国对谷物的依赖性质。

    而这也更加坚定了杨浩想要吞并苗人势力的决心。

    因为南方和北方不同,很少遇到干旱的情况,而且南方是水稻的主产地,结合自己对水稻的了解,只要征服了南方,进行水稻的推广种植,将会极大的改善齐国的饮食习惯。

    这样一来面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也增加了许多。

    只不过在杨浩的心中,水稻虽然好,但并不是首选,玉米和土豆,这两种高产作物,才是救命的神物。

    虽然不怎么好吃,但是这玩意管饱啊。

    只要能活下去,谁还在乎食物好不好吃。

    不过想要获取这两种农作物,就必须穿过浩瀚的太平洋,抵达美洲大陆,这个难度对现在的齐国航海能力是个极大的考验。

    短时间内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杨浩只恨自己前世为啥不多学点东西,要是自己的知识储备能多上一些,何至于做事情束手束脚。

    随随便便画个风帆时代的战船图纸出来,抵达美洲还不是和玩一样,尤其是有国家支持的情况下,先天的条件比后世欧洲人好上太多。

    无奈他自己只是个渣渣,花费了近十年的研究,才弄出个航行一个月就差点散架的船出来,已经快要抵达他智商的极限了。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手下的人手不够用,尤其是自然科学的人才太过于稀缺了。

    思来想去,杨浩忽然觉得像现在这种模仿后世封建王朝的做法,弊端太多。

    虽然自己发明了科举这种划时代的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只是能够给普通人一个上升的台阶,治国的官员是有了,但长此以往极有可能重蹈后世封建王朝的覆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