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安禄山的谋划-《大唐乐圣》


    第(2/3)页

    今天在东市上收到的几百贯钱,足够他们像这样吃喝好几顿的,而稍后,这一点点开支,对于他们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来说,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吃喝完之后,这些人马上就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工作之中,锯木的锯木,打攥子的打攥子,古代工匠,自有一套他们的的干活套路,而安禄山,就只是穿行在这些工匠之间,将他们的分工细化,标准化。

    今天来的,可大多都是长安城里的熟手工匠,未来,这些人,都将是整个队伍的核心技术成员,他们每个人都可能会带一个小队,所以,教会他们合理的运用新人,节省自己的体力,整体了解做茅房和一些木制家具的工序,是必须的。

    没多久,各项任务,就都被他分配完毕了。

    “大家看着,同样是做一个茅房的窗户,让一部分人,专门负责下料,一部分人,专门负责打孔,一部分人,专门负责钉框,最后的一部分人,则专门负责拢架组装,是不是所有人的活计,都变的简单起来了?

    大家再看看这边的成品窗,如果用一个人把整套工序完成,那么,他一天最多能打造两个窗户,十个人,也就打造二十个窗户而已。

    可是,用十个人,分别做不同的工序,每天就可能做四十个,甚至五十个以上的窗户,而且,咱们还可以在活计比较多的锯木环节,加多一些力工辅助,将速度提升的更快一些。

    咱们将所有要做的项目,都这样分工,是不是能够更快速的打造好更多的茅房,赚到更多的钱?”安禄山在将大家的工序理顺了之后,大声朝大家讲解道。

    听到他这些话,起先还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分配活计的人,还不明白,可是,看到安禄山旁边,短短半个时辰,就堆积起了几十个连窗扇叶子都全部组装好了,直接可以在墙上安装的窗户,他们便开始啧啧称奇了。

    要知道,他们这才工作了不到半个时辰而已,原来只做一道简单的工序,居然会越做越快,比单独分开做的效率,高出了两倍以上。

    因为他们不需要去计算整体构架,不需要频繁的转换工具,测量计算,比如凿洞打椹头的工匠,他只需要摆个模板在那里,把前面锯好的木头全部整齐排列在一起,比好位置,挨个凿洞就行,让你如果让他单独做,他每一条木头,都要测量划线,标位置。

    而做标凿洞位置的这个人,每次拉尺标一个位置,和排列好几十条木头,一次过标几十个木料的位置,速度,又是相差好多倍。

    所有类似的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最后一集中起来,就有了巨大的效率差距。

    其它的,如打造粪车,各个蹲位的格挡,门框,门扇之类的,也都是这样,这些工匠们虽然不怎么聪明,但也不是真的傻子,见到了成果之后,顿时便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知道了大家团结协作爆发出来的力量,对于安禄山的话,也更加信服了几分。

    当他们越发的熟能生巧,做同一道工序久了之后,会更加快速,轻松,标准的时候,他们会发现,制作的速度,还会大大的增加。

    而且,这样还大大的降低了非熟手工匠的准入门槛,就算不是木匠出身的普通,来到这里之后,也能轻松的加入一道工序中,快速爆发生产力,因为每一道工序都非常简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