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崔院士的帮助下,已经总结过锕系元素程序的刘峰,这一次自己操作起来,虽然谈不上多熟练,但也算是基本熟悉了。 继续对氧化镧材料进行环境模拟,刘峰的动作越发地潇洒娴熟,手中的镊子如臂挥指,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材料固定在了测试仪器里,然后小心翼翼地关上了盖子,调整实验参数,继续通电。 还好同属于镧系元素,有了氧化镥的成功经验,加之之前他已经对程序总结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因此氧化镧的受用环境只存在微小的变化。 再次经过了几次失败之后,完成了最后的环境微操,刘峰依旧不敢大意,心翼翼地通完电,直到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了最终结果,他才长出一口气,用袖子轻轻擦了下额前的汗水。 “完美!” 看着仪器上的各项数据,刘峰心中充满了激动,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虔诚。 是的,是虔诚。 身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对科学的虔诚。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和那些艺术家妙手偶得的艺术作品相同,刘峰觉得,这项程序很有可能就是上天借他之手展示给全人类的,相比起它本身存在的学术意义,潜藏在它背后的经济价值都暗淡了许多。 深呼吸了一口气,克制了心中的激动,刘峰将数据代入到之前总结出来的程序范围当中,继续精修,终于得出了最后的‘完美’程序。 一切似乎都已经大功告成,剩下需要做的,仅仅是检验这种程序的正确性了。 希望最后的检验结果,不会让他失望! 于是,刘峰继续完成了其他镧系元素与氧元素的晶格构造,将这些氧化物相继放到了预先计算出来的环境下,设定每10秒钟拍摄一张照片,每秒记录一次实验数据,接下来,刘峰便电脑里打开了一些保密性质的材料文献,静静地钻研了起来,等待最终的实验结果新鲜出炉。 …… 窗外的天已经蒙蒙亮。 不知何时,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的刘峰,揉了揉眼睛,活动了下僵硬的胳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然后,他站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迫不及待地走到了实验仪器前,检查了样品的状态以及仪器最终定格的实验数据。 没有被烧毁,实验数据最终显示的也不是几个大写的英文字母‘ERROR’! 看到这两点,刘峰心中顿时一喜,紧接着又看向了旁边的电脑,将拍摄的照片以及每秒记录一次的实验数据像翻幻灯片一样快速浏览了一遍,记忆在了脑海当中。 “成了!” 在脑海当中推演了一番,又和预先设计的数据做了对比,刘峰的拳头捏紧,差点没忍住高呼出声。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剩下的13种镧系元素氧化物的验证,他一共做了26组实验模拟,没有一次出现样品烧毁的情况! 结果完美得让刘峰自己都非常意外。 他原本以为,即便通过固定的程序能够事先计算出来材料的大致超导环境,但产生一定的偏差绝对是少不了的,因此,长时间的通电下,有些材料很有可能产生部分电阻,最终在强电流的环境下,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损毁。 结果却没想到,他的计算程序竟然如此完美,计算出来的环境数据让这些材料的超导效果好得惊人。 毫无疑问,对镧系元素超导特性的程序性总结,他成功了! 如果说锕系元素的成功还能够用运气来说明的话,那么现在镧系元素的成功,也是一种运气吗? 不,绝对不是! 这一点,刘峰非常肯定。 这就证明了,他的想法,他所努力的方向,完全是正确的! 至于其他的元素他虽然还未能总结出这种类似的程序,但也使得刘峰维持了先前的猜测,之所以还未成功,只不过是因为他的实验数据还不够充分,或者说一时间他还没有发现罢了,不能说明他在这条道路上走错了! 镧系元素和氧元素之间构成了完美的晶格,能够让这种材料在零下50度至零下30度的温度区间内,以及8000到12000个的大气压强区间内,形成完美的超导特性! 也许,对于常温超导材料来说,这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对于地球上现今最普遍的低温超导材料来说,这已经是一种新的高度了! 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环境对超导材料的影响,这才是行业的最大追求! 就好像别人的超级对撞机所用的超导电磁石只需要常温条件,而你的却需要零下200多度的低温环境,因此必须附带一套复杂的低温冷却系统,市场竞争力高下立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