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方羽摇摇头,如果不发生这件事,他还能全心全意对付辽军,尽管今后的历史又可能会改写。但是如今,去他爷爷的,让他自己擦屁股吧。 袁达说道:“大哥,事到如今,不如我们落草为寇,投奔李仙。” 李仙?方羽一愣,这个名字在头脑中立刻盘旋开来。宋朝李仙,何许人也…… “大哥休要犹豫,前年西川大旱,官府赋敛急迫,逼得农民失业,以李仙为首的百余农民在渠州起义,如今声势浩大,不如我们投奔于他,以大哥和三妹的身手,必然有一席之地。” 不论是正史或者野史,对于李仙这个人,都未曾提及。唯一说过的,就是宋朝的起义军颇多……等等!好像记得这么一句话,说是这个李仙领着农民起义,攻入蓬州,之后便没有下文,想必定是让宋军镇压了。 “二弟,这个李仙目光短浅,成不了气候,攻入蓬州后洋洋得意,将于不久后被杀。” 袁达疑惑的问道:“大哥如何知晓?” “历史上这么说的。” 袁达更为惊奇:“这还未发生之事,如何成了历史?” 方羽笑了笑,看了看树林外面,袁达立刻会意,跑出去看个究竟。 方羽苦笑道:“哎哟尼玛,我说是穿越过来的行吗?老子不但知道赵光义死于997年,而且知道宋朝最后一位皇帝叫赵昺,1279年3月19日,左丞相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在崖山跳海而死,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王朝覆亡。” 语嫣莞尔一笑:“老公,你要是这么说,他信么?” 突然,树林外传来了袁达的喊叫声。这声音,迫切而又匆忙,紧张而又慌乱:“大哥,追兵来了!” 方羽“噌”的从地上跳了起来:“来了多少?” 袁达一边跑,一边说:“夜太黑,看不清楚,听声音,少说也有千余人。” 这是要围剿的姿态啊。纵然几人都是高手,但毕竟也是人啊,千余人,不被杀死,还不得累死? 就在方羽踌躇间,只听袁达道:“大哥休要犹豫,这回听我的。” “二弟有何良策?” 只见袁达将马车上大哥和三妹的包袱交于三妹,然后跳上马车,道:“大哥,你往北走,我往东走,我们在长安醉仙楼会合,再商大事。” “二弟……” 方羽正想说什么,却见袁达将两匹马从马车上解了下来,将其中一匹马牵到方羽的面前。 “大哥,今生能遇见大哥三妹,是我袁达的荣幸。倘若能躲过此劫,定然再与大哥把酒言欢!” 说着,他一跃上马,道声“珍重”,扬鞭而起,绝尘而去。身后,传来了宋军的狂叫声。 只听有人大喝一声:“好像只有一人,其他人定然还在树林,一半人马去追,另外一半人马给我搜!” 特么的,这帮糊涂蛋如何变得这么聪明了?趁着夜幕的掩护,语嫣悄无声息的斩杀了落单的宋军士兵后,快速的向北逃去。 “他们逃了!” “放箭!” 头领一声令下,夜空,突然下起了箭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