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三章 供应链的问题很严肃-《咸鱼的自救攻略》


    第(2/3)页

    “噢,是。他现在也做投资了。”

    “我知道我知道。硅谷里少数能冲破天花板的华人精英啊。”杨健纲看到偶像一样的表情,主要是qi这个人实在太厉害了,华人攻城狮中的传奇,ai界名义上的一哥,一般创业者都会有崇拜的心理。“他开的创业营其实我本来想报名来着,唉……”

    楚垣夕心说唉个啥啊?幸亏那事黄了,不然岂不是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您老先生现在还有这闲工夫?这是操练的不够啊!

    杨健纲注意到的是qi,楚垣夕注意到的是qi身边的创业教父李教授。李教授在创投圈可谓大名鼎鼎,主持实干大本营攻城略地硕果累累,而qi只是个新兵,杨健纲居然只认识后者。

    不过不认识也好,楚垣夕倒是认识,不但认识还在微博上隔空交过手,略微试探了几下之后互相出重拳打对方的下三路。只是楚垣夕出其不意的一拳直接把李教授重资的深空数据给打爆了,这场超视距的战斗才戛然而止。

    这是去年年底的事情,反正年初李教授沉默了至少有三个月,往日里踩红毯上论坛才是他的主要工作模式,那三个月不见人影,一时间众说纷纭。只是楚垣夕心里很清楚,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几十亿的估值说爆就爆了,还要按出资比例承担有限责任,过节不是一般的大,轻易是过不去的。

    后来实干大本营的人还在他融资路演的时候跳出来挑刺,被徐欣大佬拍了回去。这不是仇恨的终结,只是仇恨的开始而已。

    袁敬其实也知道这档子事,不过这个场合没必要表现出来,因为他知道待会按大会流程,开场白之后第一个环节就是投资者论坛。他和李教授以及qi都要上台去聊天,然后被上千双眼睛围观,其中李教授和qi肯定是主角,自己至多算个陪衬。

    实际上这个论坛没有一定咖位上不去,袁敬本身的咖位还差着档次,但是今年自媒体投资是热点,而在自媒体领域里做出类拔萃投资case的就属郑德比较醒目,前有巴人娱乐一炮而红,后有杜爽打鸡血一样以996的精神进行实操,下饺子一样积小胜为大胜,郑德的总裁上这个论坛勉强够格。

    很快论坛开始,开场白过去之后袁敬往台上一坐,忽然看到本该是楚垣夕的位子居然空了,只剩下杨健纲一个人坐卧不宁。

    但这时候他已经坐正了,再看手机不合适的,只好在主持人一番介绍之后安然等待捧哏。

    这一场上台的是六位投资机构的总裁或者合伙人,外加一位主持,另外三位也都是圈内大佬。光路投资以做互联网消费的天使投资为主,总裁周卫;魔都联席资本什么阶段都投,但是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和医疗器械领域,董事长刘泽宇;嘉晨才智是个成立只有不到三年的早期基金,只投tmt领域,而且只投a轮,首席投资官名叫李冰。

    这场论坛名字叫做“vc投资的大声疾呼”,台上六个嘉宾要么是天使要么是早期,只有联席资本有一些pe的业务。其中qi是最引人注目的,因为他头上光环特别亮,但又是投资圈标准的新丁,所以主持人也不墨迹,第一个问题就抛给了他:“您掌握着一支颇具规模的基金,但是刚刚入场布局,您认为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台下听众,包括台上的袁敬,都以为他的答案会落在科技领域,特别是ai,因为qi本人的标签如此,到现在都是拼多多的科技顾问。没想到他认真的说:“在于我能给创业者带来的能力提升和价值。说的具体一点,我的价值就是在创业早期,手把手的指导创业者,就像导师辅导博士生写论文一样。”

    主持人眼珠顿时亮了,没想到一上来就是高能?“我记得李教授说过,‘创业’和‘导师’这两个词本身是互斥的,所以比较反感别人尊称他为‘创业导师’。今天李教授正好也在,您有什么看法?”

    袁敬心说这就是引战啊?不过他倒是挺惊讶于qi的论调的,这时台下的杨健纲分外显眼,因为楚垣夕几乎就是手把手的辅导杨健纲,让他平安度过了最初阶段。

    李教授很快接过话筒:“我和qi早就认识,但是可能对‘创业导师’的定义不一样。真正的创业者不会认为自己需要导师……”

    “不,我们是对什么是真正的创业者有不同的理解。”qi淡然的说:“对我来说真正的创业者需要解决别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和博士生做论文是一样的。博士论文一定是博士生找到的新的点,可能和导师处在同一个领域内,但一定是导师没有进行过的研究方向。那你说博士生写论文需要导师吗?导师在其中起什么作用,我对于创业者的价值就在哪里。”

    袁敬一直没有轮到说话的机会,但听的十分认真,心说qi这说的不就是楚垣夕吗?可惜就是楚垣夕是真的不需要什么导师,他要是一定要过去辅导楚垣夕估计能打起来,看来李教授才是对的呢。

    只听李教授神态自若的问:“过去有哪一位优秀创业者是以你说的这个路径成功的吗?”

    “有啊,布莱恩切斯基。”

    会场中顿时爆出热烈的掌声,布莱恩切斯基是在线旅游民宿网站爱彼迎的创始人,解决的正是别人没有解决过的问题。

    李教授对这股掌声十分厌恶,左右看了看,忽然问:“小袁,你觉得呢?”

    袁敬推了推蛤蟆镜:“我不觉得我比创业者更懂。最懂创业者的应该也是创业者,有时候反而是我需要向他们提问,让他们帮我的投资项目把把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