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六四章 亲戚登门-《房玄龄房俊》


    第(2/3)页

    南朝则是吴兴沈氏鼎盛之时,尤其是南陈,沈氏出了两位皇后、五位驸马、文官无数。

    隋灭陈后,将沉客卿等五“佞人”,“并戮之于前阙”;将沈等四“罪人”,“流亡远裔”,以谢陈地百姓,吴兴沈氏也开始走下坡路。

    及至隋末,沉法兴发动家族、争霸天下,自称“梁王”,意欲垄断江南、划江而治,结果走投无路、投江自杀,诸多族中精锐子弟皆身死,拖累整个吴兴沈氏家族彻底沉沦、一蹶不振……

    却不料三五十年的功夫,又有子弟能够以儒学文章冠绝江南。

    马周摇摇头,不再多言,心中对于科举考试之前景充满悲观。

    似吴兴沈氏这等曾经毁家灭族、嫡系子弟尽皆折损的门阀,沉淀二十年便又能有一代人崛起,天下寒门、庶民如何与之相抗?

    科举考试之目的有很多,但最基本之一项便是打破士族门阀数百年来对于教育垄断之状况,扶持寒门、庶民子弟,可依照当下情况来看,只怕往后科举考试取中之人才皆世家子弟,寒门、庶民子弟想要鱼跃龙门,何其难也?

    房俊却不在意这个,世上从无完美之政策,总是顾此而失彼,只需在政策制定、实施之时权衡利弊即可,利大于弊,皆可延续,弊大于利,则予以停止。

    方才仔细看了文策一眼,进士科、明法科、明算科等等学科,皆有熟知的书院子弟罗列其上,粗略统计,不下于七十人。今次参加科举考试的书院子弟总共也不过七十余人,除去个别人之外,几乎全部取中。可以想见,经此一番考试,贞观书院毕竞名动天下。

    文策在诸人手中传递,待到最终回到李承乾身边案几之上,他扫视一周,问道:“对于取中之人选,诸位爱卿认为可有不妥之处?  ”

    诸人互视一眼,一齐摇头。

    南榜、北榜固然有所争议,但对于取中进士之南北数额分配极为平均,即便有人不满,却也不至于出现太大的动荡。

    如此大规模的选材举措,却能使得天下各州府稳定,殊为难得。

    诸人不由看向谏言设立南北双榜的房俊,这厮虽然有些时候过于胡闹,但每每奇思妙想却可发挥意想不到之效果,确实堪称奇才。

    不少人忍不住又想起当年太宗皇帝赞誉其“宰辅之才”的话语,心底难免唏嘘……

    李承乾道:“既然如此,即刻于承天门外张榜布告,公示天下!  ”

    又环视一周,未见到李孝恭,心中略有不满,对房俊、刘泊、马周等人道:“公示之后,将进士名单送抵吏部,诸位爱卿协同河间郡王一齐对新科进士予以安置。  ”

    “喏。  ”

    房俊、刘泊、马周三人起身领命。

    不少人看着眼热,却又无可奈何,任何时候设计官职、权力,都不可能简单的予以评断之后公平安置,即便同样的官职亦有差别,譬如县尉一职,长安县尉与鄠县县尉品阶相同,地位、权力、前途却天差地别。谁上、谁下?这就是宰相节制吏部所给出的决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