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N陪’就是通过网络联系,你需要什么陪伴,都可以。”俞晓溪答得很轻松。 “这种‘N陪’没有约束吗?”江一梅问。 “有啊,唯一的约束就是钱,出什么钱,办什么事。”俞晓溪的回答面不改色,甚至可以说是一脸的轻松。 “晓溪,你‘N陪’过吗?”江一梅很谨慎地问道。 “陪过啊,我在歌厅陪过舞,在茶楼陪过聊,在公园陪过游。最搞笑的一次,是我接了一个大单,陪一位帅哥,到医院病房,冒充他的女朋友,和他的母亲作最后的告别。”俞晓溪平静地谈着往事。 “晓溪,你是哪一年出生的?”江一梅在困惑中问道。 “1996年,20岁了,现在是大三。”俞晓溪不在乎女性问自己的年龄,回答得非常爽快。 江一梅想,自己才比俞晓溪大5岁,仿佛隔了一代人。晓溪的观念,和自己的又大不一样了。 看着江一梅一脸的困惑,俞晓溪说:“一梅姐,你上了研究生以后,一天到晚看书、参加实习、写论文,应付答辩,基本上脱离大学生现实生活了。现在的大学生,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有,大学的围墙,已经困不住大学生的思想了,因为有了互联网,大家可以在一个更加广阔的互联网空间交流。大学生们,既受学校教育,也受互联网教育,网络教育的空间,理论上是无限大的。由于有了网络教育的影响,现在大学生们的思想,可以说是飞跃式或跳跃式地发展。一条新闻,纸媒还没有发表,电视还没有播出,大学生们早就从互联网上得知了。电脑一族也已经过时了,现在都是手机一族,一机在手,便知天下。现实中你才能认识几个有思想的教授,在网络中,各式各样的高人化名写博客,发微博、写小说,一遍又一遍冲刷着当代大学生们的思想,谁也不知道自己会被引导到何处去?” 俞晓溪的一番话,启发了江一梅的思想,她想,自己这两年也没闲着,辛辛苦苦地参加报纸的实习,奋力考进了纸媒体,本想当个光鲜亮丽的无冕之王,也像于远超那样当个出色的纸媒体记者。谁想到,这几年网络媒体突飞猛进地发展,居然通过网络平台、博客、微博和微信等形式,抢了电视和纸媒的新闻优势,人人可以报料,人人可以发新闻,人人可以第一时间上传新闻图片和视频,人人可以当老师,人人可以评点时事。人们甚至可以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论文、小说、诗歌和各类文艺作品,这个网络世界的飞速发展,几乎容不得你静下心来思考,海量信息迎面泼来,转眼之间,又纵横发展了十万八千里! 没等江一梅说话,俞晓溪又发表了一番宏论,她自我解嘲地说:“一梅姐,你知道吗,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连恋爱都懒得谈。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男生,一个个自命不凡的样子,追女孩子一点也不主动,好像谁欠他们八百吊钱似的。其实,这些男孩要钱没钱,要思想没思想,事业心强的也不多,都是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以考试为指挥棒,靠小聪明、苦读书和死记硬背上的学。他们真正缺乏的是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他们在小学、中学拼命读书,以为考上了大学就是成功。其实,上大学,只是人生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离成功还差得远呢。在我看,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要学的东西太多了。将来,走入这么复杂的社会,需要靠自己的智慧、能力和运气打拼时,他们会如何表现,只有天知道!反正,我是不敢这么轻易地把自己交待给他们。唉,还是靠自己打拼吧,靠别人,往往靠不住。那种没有物质基础的感情,最让人不放心,如水中之月,很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 “我看,现在大学里成双入对的大学生还是不少,大家似乎也没有闲着。”江一梅总算插上一句话。 俞晓溪一撇嘴说:“大学谈恋爱,能成的有几对?谁还不知道,那不过是自我安慰的表演,鞋合不合适,脚最清楚!很多时候,大家不过是从众而已,避免自己显得太另类。” “那也总有一些人是真诚的吧。”江一梅说。 俞晓溪偏着头想了想说:“谈恋爱,光有真诚就够了吗?你有真诚,他有没有?鬼知道!再说,这年头的人,一日三变,也许今天是真诚的,过些日子也许就会变。西方医学家通过试验证明,人体的全身细胞,7年就会被全部换掉,可见所谓‘7年之痒’也是有些道理的。7年以后,再和你打交道的那个人,其实就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陌生人。” 我的天,现在学新闻的女大学生,都是什么知识结构啊?江一梅望着俞晓溪,惊讶得一时说不出话来。想一想,老司机有资深记者于远超,新司机有资深打工女大学生俞晓溪,自己怎么突然夹在中间了,算什么?实习司机才转正?怎么比上不足,比下也感到有些落伍了。江一梅倒吸一口凉气,她想自己需要安下心来好好打理一下思路了,老司机超过自己情有可原,现在新司机都要超过自己,唉,危了! 这时,药茶楼的大门打开,来了几位新的客人,俞晓溪赶紧去招呼新客人。江一梅望着俞晓溪忙碌的背影,想像着她将来挣够了钱,去上“MBA总裁班“的情景,她心想:“这个女孩将来不得了。” 俞晓溪确实是另一类的BJ女孩,她属于BJ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她的父亲是搞核物理的工程师,母亲是一所中学的语文老师。从小,俞晓溪就非常独立,很少在家里吃饭,是靠吃油饼、豆浆、炸酱面、肯德基、麦当劳、牛肉拉面和肉饼长大的。母亲在家很少做饭,也没有时间做饭。父母回家,个人一屋,各忙各的。俞晓溪也是在自己的小屋学习,父母很少过问。好在自己的学习一直没让父母操过心。只是在考大学时,在自己报考专业上,父母发生过争论,最后,父母随了自己的愿,同意她报考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在俞晓溪眼里,父母这对夫妻,就像是生活伙伴,在一起搭帮过日子。父亲的房间是一个单人床,更像是他的工作室;母亲的房间是一个双人床,应当是父母的卧室,但自从自己上小学以后,父亲就很少光临这间卧室,总是在他的屋子里忙自己的事。从小,自己一淘气和哭闹,母亲就会拿来各种绘本书,让自己看。父亲很早就给俞晓溪买了电脑,后来又买了笔记本电脑。手机更是换了一部又一部,直到买了苹果手机,俞晓溪才开始用自己打工挣的钱买新手机。电脑和手机,是陪伴俞晓溪成长的最好的生活伙伴。在俞晓溪的记忆中,上小学以后,自己就在母亲的陪伴下,参加一个又一个业余提高班,走进一家又一家快餐店,生活就是学校学习-课外学习-吃快餐店! 江一梅静静地坐在大堂的一个座位旁,她还想和俞晓溪再聊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