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顾这些礼部官员们的惊讶,刘钧继续道,“今年科举,乡试,按省划片考试,各省乡试今年资格考试即科考录取数为六万人。” 此时全国的生员也就是秀才大约有六十余万,秀才们参加乡试之前,得先参加科试,也就是乡试资格考试。须取得乡试资格,才能参加乡试考举人。 现在刘钧给出一个科试录取人数,六万,意味着科试的录取率为百分之十。 “今年各省乡试总录取三千人。” 这意味着今年将产生三千名新科举人,这个数字远高于明朝历届,一般明朝时每届录取的举人也就在一千四五百人左右,刘钧直接翻了一倍。但六万人中录取三千人,这是百分之五的录取率。 全国录取三千名新科举人看起来不少,但刘钧又加了一条,这些录取名额按省划划分,每省百余人。 这样一来,如东南的那些文化比较达的大省,如浙江和江北江南江西福建诸省,就会很吃亏。因为三千个举人名额是平摊到各省的。 不过考虑到现在省份比较多,好多新设的省根本没什么人,因此刘钧把全国划为分七大考区。 分为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七大考区。每个考区有四百余个名额。 “今科会试,将录取六百名进士。” 今年乡试会新录取三千名举人,但原来考上的举人,也会继续参加考试,因此会试参考的举人会很多,最少也有五六千人。 刘钧在提高了举人的录取率后,也把进士的录取率提升了。 反正现在不比不明朝,别说考上秀才,就是考上举人、进士,也不会有什么优免特权,如今是官绅一体纳粮时代,就算是官员也得照章纳税,因此就钧不在乎多录取千八百的举人进士,反正也不要成本。 而且刘钧也有意想要从科举中选出一批优秀的人才,经过培养后,用来取代那些并不合格的现任官员。 “会试考试,到时则按南北中三区取卷,各考区各取二百名。” 明代时,就因为南北地方的文化水平差异,出现过文化达的江南地区长期垄断录取名额的现象,甚至还在朱元璋时期生过南北榜的事件,第一次录取的进士,全是南方人,引北方士人大为不满,激化了南北地区矛盾,迫使朱元璋不得不采用铁腕手段处置此事。 后来便采用分地区取进士的南北卷,规定南卷取十分之六,北卷取十分之四,后来,又从中分出了中卷。 这个南北卷中制度,就是为了平衡地方文化差异,保证国家的科举取士最后取的全是南方人。 现在刘钧更干脆一点,乡试划分为七大考区,而会试考试,则分南北中三卷取士。 所有的士子按照各自的籍贯在相应的考区报考参举。 这样一来,虽然选取的六百名进士,不会是全国成绩最好的六百人,但选官员,又不是选科学家,并不一定要成绩最好的,兼顾公平,这相当重要,毕竟科举取士,选出来的都是未来的朝廷官员。 (未完待续。) ps: 求票票!谢谢因为了解.、我肥逍遥、我爱我姐我弟、栎阳樾诸位的支持,谢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