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攘外安内-《新书》
第(2/3)页
至于汉元帝时的匡衡等人,更是连陈汤斩了郅支单于的头颅回来,都要藏着掖着,不肯大肆宣扬。
将自己包装成醇儒的王莽却与他们不同,他和陈汤是忘年之交,莫逆好友。陈汤素来贪财,收受贿赂帮人人家常便饭。但对十分聊得来的王莽,陈汤这死要钱的家伙,竟然没收一文钱,免费帮他打抱不平:“莽父早死,独不封,母明君拱养皇太后,尤劳苦,宜封!”
王莽的新都侯,除了他费尽心思讨好叔伯外,可以说多赖陈射声之力也。王莽对此颇为感激,陈汤晚年时因为汉成帝昌陵一案,丢了官职爵位,一度下狱,十分落魄,王莽常去拜访。
二人就坐在院子里,置酒同案,王莽津津有味地听陈汤讲述当年跨越险阻,追击郅支单于的事迹。
那些黄沙大漠的征战豪情,士卒凯旋,斩得名王首级献于桂宫,悬于北阙的骄傲,连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经陈汤之口,深深刻在了年轻的王莽心中。
当然,在王莽代汉后,默默将那句话换成了“明犯大新者,虽远必诛”。
做了皇帝后,王莽立刻将汉朝时备受冷遇和儒臣刁难的宣、元开拓功臣之后,统统重新封侯。
“陈汤、傅介子、甘延寿,立有大功而声名不显,赏赐稀少,这是不公啊!前朝欠诸位英雄们的礼遇,就由予来补上!好让诸君之名,再度扬威万里!”
而对四夷的战争,亦出于他身为中夏帝王的这份骄傲和自豪。
“诸夏有礼,而蛮夷无。前汉的事证明,戎狄,绝不可以礼服,而当以武折之!定要让彼辈稽首来宾,愿守列藩,累世称臣。”
除此之外,王莽亦见汉末流民滋生,皆乃土地不足之故也,他曾下王田令,试图恢复井田制解决土地问题,但实在是难以落实,阻力重重,只能改变思路。
“既然中原之地不足,何不取地于四夷,而移流民填之呢?”
新秦中过去也是戎狄之地,如今不是牛羊遍野,富庶安宁么?扩展中夏疆界,最终实现以夏变夷!
只可惜脑袋里想得不错,实际操作的手脚却不听指挥,新军战斗力实在一言难尽,十多年了,就赢了一场对下句丽的,其余都一败再败。
对四夷的征伐打到最后,已经离王莽的初衷甚远,变成了为了颜面而战:堂堂天朝上国竟不能制服人口数十万的蛮夷小邦,岂不是让人笑话?
直到今日,眼看国内动荡一年比一年激烈,王莽只好依依不舍地下了诏令。
“停止攘外,专心安内!”
对准一个方向飞奔了十多年后,终于踩了刹车准备调头,也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
更让王莽不满的是,朝野之中有一种声音,对如今形势很喜欢用秦末之势来对比,毕竟秦始皇帝北伐匈奴,南击夷越,王莽也干了。秦末之时天下板荡,六国豪贵与甿隶群起反叛,如今的前汉遗族和绿林竟有勾结之势,也差不多。
最可怕的是赤眉军,朝臣们都担心,他们会在打赢朝廷主力后攻城略地,然后效仿陈胜吴广挥师西进,威胁洛阳,若是跟南方绿林合流,红绿搭配,恐怕更难对付。
但就在十月下旬,洛阳方面的太师王匡传回一个好消息:“赤眉已散!”
“散了?”
本来都准备好洛阳以东州郡统统不保的王莽君臣都如蒙大赦,仔细看看奏疏,王匡只说是赤眉似乎起了内讧,参加了成昌之战的三支赤眉军居然各走一方。
泰山赤眉樊崇部,已聚合十万之众,向东返回泰山,过鲁郡,似乎想向城阳、琅琊方向移动。
而实力仅次于他的梁山赤眉董宪部,开始带着数万人向南发展,侵犯济平郡,目标直指定陶。
最后是大河赤眉迟昭平部,她则带着部众两三万向北走,攻占寿良郡东阿等地,盘桓在黄河新道,大有渡河北上之势。
其实都算不上什么好消息,但至少压力给到了地方州郡,给了中央朝廷喘息之机。
王莽立刻下令,“大司马董忠养士习射中军北垒,演习武艺;司徒王寻征关中陇右兵十余万屯洛阳,与太师匡并力。”
这支兵还在征召中,等他们抵达洛阳,只怕要到地皇四年初了,至于到底是先击南方绿林贼,还是东方赤眉贼,且看看哪支危害更大再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