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大明女皇》


    第(3/3)页

    便着手开始修建北京外城,设置了一个全新的职位,蓟辽总督大臣,下辖蓟州﹑保定﹑辽东三镇,分设总兵,拱卫京师防务。

    而且他更是以此视为奇耻大辱。史载嘉靖皇帝从打此事之后,最厌见‘夷狄’这两个字。

    批阅奏章之时,每次写到‘夷狄’二字必定写的极小。算是用自己的方式出了一口气。

    当时俺答扬鞭于京郊,一位年仅二十二岁的武举应试者,毅然要求从军出征,上阵杀敌。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并非只是意气用事,要逞莽夫之勇。

    他奋笔疾书,须臾之间便写作了一篇御敌之策。

    心怀家国,腹有雷音,下笔凶狠。

    青年把自己的满腔热情满腹才华都倾注于笔下,结合在登州几年的见闻感受,把明军的软肋一一指出,并逐一提出对策,又针对蒙古骑兵的作战特点写下了排兵布阵防守御敌的计谋对策。

    这就是在军事史上名传千古的著作:《备俺答策》。

    这篇文章被时任兵部尚书看后大喜过望,甚至下令要求所有兵部官员都要研读一下。

    而这名青年也被破格提拔为传令总旗牌官,负责监督京城九门的防卫工作。

    然而,俺答退兵之后。

    积极布置京城防御的兵部尚书反而成了替罪羊,被下了诏狱,折磨致死。

    严嵩和仇鸾却在庚戌之变的事后问责中变成了不粘锅,没有落下一点处分。

    那名青年自然也被卸职。

    目睹了种种官场现状的青年人只能暗自嗟叹。

    他扪心自问,如何才能在这样的官场环境下完成自己保家卫国的夙愿呢?

    再后来,有一位朝中的中年大臣找到了他,说《备俺答策》写的很好,希望年轻人不要气馁,回到山东继续好生练兵。

    中年人对他说:终有一日国家会需要你的。

    这个中年大臣名叫张居正。

    而这个青年,名叫戚继光。

    ……………………

    深夜,蓬莱县戚府门口。

    孙知县额头上满是汗珠,他怀揣着邸报敲开了戚继光家的大门。

    进屋呈上邸报,把事情说完,又一次提起了要举荐戚继光复出的事。

    这一次,戚继光没有直接拒绝他。

    而是轻叹一声: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第(3/3)页